【话题】
我的孩子今年才只有3岁,可是我们已经对他没招了。
例如,他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否则就会气得大哭大闹。一开始,我们见他这样,就会心头一软答应;可是过了一会儿,最多不会超过当天晚上,他在睡觉时又特别磨人了。
每天劝他上床睡觉是一件费劲的事,因为他总是要缠着磨着你让他多玩一会。即使躺在**也会一再要求我讲故事,讲了一个再一个,哪怕我讲一百个也还嫌不够,所以往往到最后只能对他大发脾气。
可是大发脾气有什么呢?无论我发多大的脾气,他都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连本带利地一并还给我!
请问,面对这样的孩子应该怎么办?
【点评】
本案例中这位孩子的脾气太差,实际上表现为自制力差。原因固然有年龄小所造成的生理因素,但也与缺乏自制力训练有关。别小看这样的孩子,其实自制力训练从他一生下来就应当开始的。
针对本案例中这种情形,因为孩子的年龄还小,所以应当以讲道理为主,辅之以行政命令。前者主要是对他讲选择这样做或那样做会造成什么样的不同结果,让他通过这种结果比较,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后者主要是如果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应当对他采取强硬措施。当然,这种强硬措施并非就是指发脾气。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对孩子发脾气不见效果的原因,因为发脾气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这里主要谈一谈怎么采用结果比较法来训练孩子的自制力。
本案例中这位孩子初步看来确实有些“蛮不讲理”,所以经常对他比较一下不同行为会产生哪些不同后果,实际上就是给他打开一扇特别的窗户,让他看到他原本看不到的东西,从而明确自己该怎么办。
例如:在他非要买这样东西的时候,给他分析一下买和不买都有哪些利弊;在要求他上床睡觉、而他就是不肯睡觉时,给他分析一下早睡和晚睡各有哪些利弊;在满足了他讲故事的要求,他仍然“贪得无厌”时,给他分析一下讲一个故事和讲一百个故事都有哪些不同……应该说,孩子虽然还小,但这些道理还是听得懂的;如果他继续胡搅蛮缠,那就只能来硬的了:关掉电灯,自己回房去睡觉,看他一个人在小房间里还能做什么?!
道理很简单,无论对孩子还是父母来说,训练和培养自制力的题中应有之义,就是一旦意识到某件事情或某种行为是不对的,就绝不迁就。不管它对孩子还是对自己有多么大的**,都不要让步。否则不要说巩固自制力了,就连原有的自制力也可能会丧失殆尽。
需要指出的是,正如世界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Anthony Robbins)所说的那样:“只要能把痛苦或快乐跟任何事物连接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很快地改变自己的想法、情绪或习惯。”
同样的道理,在对孩子进行不同结果的比较时,你应当有意识地把痛苦和快乐分别安插在你所要说明的道理上。
也就是说,你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他按照你说的去做,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快乐体验;相反,如果按照他说的去做,最终会造成什么样的痛苦结果。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样做特别重要。
要知道,如果你面对的是成年人,那么采用这种结果比较法时还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心比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即从别人的角度来想一想、看一看。可是孩子的年龄还小,他们做不到这一点。原因在于幼儿的自我中心化倾向强,他们往往“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所以你不能强迫他站在你的角度来换位思考、进行结果比较。
而这时候,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情境表演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
例如,如果你要批评孩子不能在老师发言时插嘴,这时候仅仅要求孩子站在老师角度看问题是不够的;最好是让孩子做老师,你自己则是在老师讲话时那个插嘴的小朋友。通过这种情境表演,会让孩子切身体会到这种插嘴会对别人(老师、其他小朋友)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也就是说,你不能只是嘴上要求如何进行结果比较、如何进行换位思考,而是要采取行动帮助他进行“比较”、“换位”。一旦他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会有所控制自己的行为了。
可以说,这种情绪体验方法在古今中外屡试不爽,尤其被当代企业所采用。例如,虽然天王巨星迈克·杰克逊从来不喝百事可乐,可是这并不影响百事可乐公司支付1500万美元的代价请他做广告代言人。
目前在我国播放的一则百事可乐广告中,迈克·杰克逊通过舞台表演,把他的声音、舞蹈、肢体、表情综合投射到歌迷身上,使他们的情绪沸腾起来。整个广告中迈克·杰克逊连手拿一只百事可乐空瓶的镜头也没有,全凭着他给观众带来的快乐情绪,最终取得空前成功——硬是从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公司那里夺回不少市场。
再以吸烟者的戒烟为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戒烟失败?原因就是自制力不够。自制力为什么不够?原因之一在于这种结果比较法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或者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这种结果比较没有很好地把痛苦套在抽烟上、把快乐套在戒烟上。相反,许多人却把它颠倒了过来:认为抽烟是快乐的、戒烟是痛苦的,所谓“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即是如此。试想,如果你一谈到戒烟就觉得痛苦,还会戒得掉烟吗?
而具体到孩子,你的孩子虽然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某种自制力来,但是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整体发育还不成熟,所以这种自制力还很差,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持久力不够。这从心理角度看,就与他们缺乏自我控制技巧和策略有关。所以,这时候父母如果能教给他们一些自我控制策略,就会非常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制力。
在这其中,结果比较法就是一种有用的自我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