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法:目标考核——专心致志地朝着既定目标奔跑(1 / 1)

【话题】

我的儿子正在读初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就立志将来要做一名白衣天使,用自己的手术刀治病救人。虽然我们家里没一个人从事医疗行业,但全家人都挺支持他这种想法,因为这实在是个不错的职业。

本来以为小孩子不过是说说玩玩的,可是没想到他还真的当了真。平时看电视、看课外书,他特别留意这方面的知识。如果说他做其它事情还缺乏一点自制力的话,那么在这方面可是真的上了心,很认真。正因如此,我们才觉得他原来并不是说着玩的。

想不到,现在孩子身上最缺乏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在我儿子身上却有很好的体现,这让我们感到既惊又喜。

【点评】

本案例中这位孩子做其它事情还缺乏一点自制力,可是与他人生理想医生职业有关的内容,却非常认真,并且会主动学习,确实表现出一种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实在难能可贵。

要知道,正如这位父母所说,在现在的孩子身上太缺乏人生目标和理想了,而这位孩子却不同。这表明,父母适时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并用这种理想和目标来指导他的实际行动,是多么重要。孩子一旦意识到这一点,就会自觉克服自由散漫,把精力集中到正事上来,不再虚度年华。

本书前面提到,目标是思想的核心和行动的指南。这种目标既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也包括长远目标;换句话说,通过目标考核法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同样与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远目标都有关。

顺便提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个女孩在一家机构做人事管理,但她从小就渴望当一名新闻记者。在做了5年的人事管理工作后,该公司被另外一家大机构兼并了,于是这时候她提出辞职,跳槽到一家全国知名媒体干上了经济报道记者,年收入是过去的3倍。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她从中学开始直到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业余时间一直在学习、研究新闻写作,并且在参加工作后取得了大学新闻专业本科文凭。虽然她为此牺牲了许多娱乐休闲,但她觉得很值。

所以说,当父母看到孩子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为此在不懈努力时,应当在高兴之余为孩子做点什么。要知道,这样的孩子通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控制自己,使得自己的一言一行服从于这样的长远目标,从而抵制各种不良**。而这时候的父母就可以创造一些条件来帮助孩子实现理想。当看到孩子有时候无力抵制各种不良**(与人生目标无关或者相反的**),就可以提醒孩子,这样实际上就是在间接帮助孩子提高自制力、更快地实现人生目标。

这就像育林一样。如果你一开始栽下这棵树苗时,就很明确将来要派它做什么用场,自然就会按照这样的思路来修剪树木。想要它成为栋梁之材,就会修剪掉旁枝,使它向上长;想要它遮荫避日,就会截断顶枝,使得它横向发展。如果说这里的树木修剪是人为的,表现出一种他制的话,那么当孩子自己想要这么做时,就名副其实是自制了。

当然,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奋斗目标,他在面临暂时的**面前,也会自然而然地从根本利益和核心利益上去考虑问题,从而获得一种控制自己的内在动力。不用说,这就是自制力。

如果孩子还小,那么父母就非常有必要为他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供一些建议、参考和引导,但不要强迫。这是因为,父母强迫孩子做的并不一定符合孩子的真正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在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时,才会最大限度地投入、专注,表现出极大的自制力来。哪怕年龄最小的孩子也是如此。

说到这里,并不是所有父母都理解这一点,更不是所有父母都会这样做。甚至可以说,许多父母常常是与此背道而驰的。

例如,家庭教育理论认为,学龄前孩子最主要的工作是玩,可是到了父母眼里甚至幼儿园老师眼里,有时候就不这样认为了。为了能让孩子上一个名牌小学,当孩子上大班甚至中班时,就开始向孩子灌输书本学习,以至于许多幼儿园都变成了“小小学”,一样开设文化课。

不用说,孩子提前学到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进入小学后自然就会比其他孩子“聪明”一些。可是这样也会带来一种消极后果,那就是这些孩子入学后发现老师讲的都是自己已经学过的、至少也是耳熟能详的东西,就会思想开小差,上课东张西望、做小动作,从而导致许多东西学起来似懂非懂,留下太多的知识漏洞。尤其是这些孩子在小学三年级之后学习成绩会慢慢掉下来,落在学龄前主要是玩、很少接受书本知识的孩子后面。因为这时候的文化课开始增加难度,他们在学龄前提前学的那些书本知识到这时候差不多已“折旧”完了。

放大一点看,原来在小学、初中学习成绩相差不大的孩子,后来为什么会慢慢拉开差距呢?原因当然很多,但仔细考察可以发现,这与他们每个人是否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有莫大关系。

具体地说是,人生目标明确的孩子,往往自我控制能力更强,学习更自觉,更会安排时间,所以时间利用效率高。无论他们的目标是将来考大学、当科学家还是升官发财,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与人生目标有关的内容一路绿灯,在与人生目标无关的项目上尽量减少精力投入。这种“急功近利”很难说是对是错,至少能为更快、更有效地实现人生目标创造更多机会,并提高孩子的克制能力。

不用说,用目标考核法来训练孩子的自制力,重点在于用人生目标来统统帅孩子的一言一行,使得孩子能够专心致志地朝着既定目标奔跑。父母要做的是,在帮助孩子明确了奋斗目标后,要协助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计划,来保证按时、优质、高效地实现奋斗目标,并且让孩子始终不渝地按照这个计划来进行安排,排除一切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