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法:外部监督——光靠自觉还不行必须有人监督(1 / 1)

【话题】

我的儿子正在读初二,原来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来连续逃学,并且沉溺于网络游戏。过去他从来不玩电脑游戏,可是没想到却因此被同学瞧不起。在同学教给他上网玩游戏后,由于他的级别低、装备差被同学耻笑为“不是男人”。这句话让他感到无地自容,上课时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这又进一步让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的他感到无法接受。所以最近一个阶段以来,他已经开始回避同学,说什么也不肯去上学了。

请问,我该怎么帮助他?

【点评】

本案例中这位孩子受同学唆使迷上网络游戏,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之一是自制力不够。对于这样一位原来成绩很好的孩子来说,他本来对网络游戏是不感兴趣的,也非常清楚玩游戏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而现在由于受同学耻笑想从这上面“翻本”,就只能在泥坑里越陷越深了。

所以,帮助这个孩子的办法也应该多管齐下。父母和老师要加强对他的外部监督,帮助他增强自制力、抵制不良**。

在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时,通常有一条“先严后宽,先外控、后自控”的原则。具体地说是:父母在孩子10岁以前应当从严要求,从点点滴滴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他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孩子12岁以后,就可以适当后撤,给孩子以一定的自我成长空间了。

如果这时候的父母还像过去那么严厉,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培养他的自主性、独立性、自控能力;并且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有了逆反心理,管教过多势必造成矛盾冲突甚至反目为仇。

从本案例中这位孩子的情况看,他实际上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不玩游戏不行,因为他需要生活在同伴中,不能“脱离群众”;玩游戏也不行,因为这并不是发自他的内心,是不得已而为之。他的内心渴望父母和老师能对他进行帮助和指导,监督他增强自制力。所以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意识到这一点,伸出援手,孩子很快就会改邪归正;相反,如果不闻不问,或者方法失当,问题可能还会变得更严重。

当然,不仅仅是这个孩子,所有孩子的自制力训练和培养都离不开外部监督。因为任何一个人的自觉性都是有限的,如果自觉性很强,也就谈不上自制力训练和培养了,年龄小的孩子就更是如此。只有当他具备了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种外部监督才会变得“多余”。

显而易见,从一开始就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到最终完全“放弃”监督,这是一条从自由王国走向必然王国的路,是父母最希望看到的一幕。从年龄看,就分为前面所述的“10岁以前”和“12岁以后”两个阶段,但这并不表明父母在孩子12岁以后就可以放任不管了。

例如,成都市第七中学有一位周以苏同学,过去也曾有过贪玩电脑游戏的时候。遇到好玩的游戏他会多玩一会,但最长不会超过1小时,并且从来不玩网络游戏,因为他觉得玩网络游戏太费时间了。他的自制力表现在,他玩游戏的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是为了培养编程能力、为了参加竞赛,后来他就是因为这个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的。

那么,他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当时他家里有4台电脑,包括3台台式机、1台笔记本。他开玩笑说,自己家里可以开网吧了。

一开始父母就对他有言在先:玩电脑不能影响学习,否则就锁机。所以每当作业完成,就在其他同学看电视消遣的时候,他把这些时间用来上网,但不是玩游戏,而是查阅资料、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父母也不怎么去干涉他。有时候他看到父母脸色不好,就会很知趣地到此为止。

他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并没有在电脑上安装什么监控程序。他们觉得,父母如果对孩子管得过严反而会逼着他去偷玩电脑,到那个时候想监控就难了。所以,他们把对孩子自制力培养的重点放在引导他关注有用的技术如电脑编程,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抑制了电脑游戏对他的**。更不用说,就周以苏而言,即使你在电脑上安装了什么过滤程序,也会被他解除的,他有这个能力。所以,关键还是靠自觉。

由此可见,所谓外部监督也是讲艺术的,并不就是声嘶力竭地严厉阻止,这样反而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不会真的增强自制力。

推而广之进一步,随着沉溺于电脑网络的孩子越来越多,各显神通的“戒除网瘾”专家纷纷粉墨登场,但绝大多数没什么效果,关键就在于这些所谓的外部监督并没有作用于孩子本身。换句话说,解决孩子网瘾的关键在于沟通;如果缺少了沟通,孩子就只能从网络游戏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就都无法解决。

显而易见,这里的外部监督并不是对孩子动不动就打就骂,甚至威胁把他赶出家门。特别是有些父母总是想把孩子从网络里拉出来,一个“拉”字表明这是强制性的,与我们这里所说的外部监督并不是同一层意思。外部监督的作用原理在于,要让孩子自己认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并帮助他加强自制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顺便一提的是,大多数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孩子,不但学习习惯不好,而且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差,脾气还特别倔,父母对他们是责备多于欣赏,甚至只有责备、没有欣赏。

所以,为了让这种外部监督真正起作用,父母在这里首先要变责备为欣赏,首先反思自己、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在此基础上肯定和放大孩子的优点、引导孩子的倔强,这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就是,大多数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孩子都有心理问题或者更深层次的原因,不完全是自制力不够的问题。也就是说,孩子沉溺于游戏可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所以有必要与学校心理教师谈一谈,寻求帮助,这样会更有助于寻根求源、找到病根,彻底戒除网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