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法:消除优越——自以为有靠山会变得目空一切(1 / 1)

【话题】

2010年10月16日21时40分左右,在河北大学校区内,一辆黑色轿车将两名女大学生撞出数米远。其中一名大一女生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名大一女生重伤,经医院紧急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肇事者不但没有停下来关心被撞者,而且是继续去校内宿舍楼送女友。

该车在返回途中被保安和学生拦下,肇事者口出狂言道:“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当地某公安分局副局长)。”

【点评】

本案例中这位大学生之所以缺乏起码的法制观念和人道主义,就是因为从小就拥有许多优越感,以至于在违法犯罪之后还高喊“我爸是李刚”,表现出一种特权阶层独有的肆无忌惮。

正因如此,“我爸是李刚”经网络传播后,激起全国网民的愤慨和关注,有数万人参加名为“‘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从愤怒转为冷嘲热讽:“考试不及格,我爸是李刚;工作没着落,我爸是李刚;出门闯大祸,我爸是李刚;阎王不饶我,我爸是李刚!”

不用说,从自制力训练角度看,这种肆无忌惮的优越感正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原因。所以,父母要想子女成才、防止这样的悲剧重演,就要尽可能地消除自身及孩子身上的优越感,让孩子拥有一颗平常心。

这种优越感效应,也叫靠山效应,是大多数人身上会有的。这本来也没什么不对,但如果因此洋洋得意、目空一切,甚至发展到天不怕地不怕的地步,不接受老师、父母甚至社会管教,就把事物推向了反面。

这种优越感主要来自两方面,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一种是孩子的父母或亲友中有人当官发财了,或有其他殊荣,所以孩子显得自己处处比别人“高贵”一些。如果是这种情况,首先要对孩子进行公民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都是平等的,即使亲友中有人成功了也和“你”没有太大关系,并不表示你的成才和成功。其次,可以邀请孩子心目中最引以为傲的那个人出来协助教育,从道德和法纪两方面,让孩子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最后是关照孩子身边的成年人和老师,不该对孩子有特殊照顾,彻底铲除他这种产生优越感的土壤,让他生活在平等、和谐环境中。

另一种是孩子自己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如面孔长得特别漂亮、身材特别好、有唱歌跳舞天赋、智力超人以及其他特殊才能,所以形成一种自身优越辐射,有一种凌驾于人之上的感觉。这样的孩子一般不容易与人搞好关系,而且嫉妒心特强,喜欢恶作剧捉弄别人。在他看来,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别人离开了他就不行,所以洋洋得意、有恃无恐。如果是这种情况,主要办法是因势利导,给孩子多压担子、多出点子。担子压得好、点子出得妙,会起到早出人才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孩子的眼界放宽,他会觉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原本的那点优越感不但会自然消除,而且会觉得过去的自己很可笑,反过来形成一种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

实事求是地说,通过消除优越感的办法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并不是每一位父母能做到的;恰恰相反,大多数父母都做不到。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现实社会,父母辛辛苦苦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孩子。在这里,“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已经变了味。

在国外,总统的儿子可以做普通工人,无论总统、儿子本人还是旁人都觉得没什么,很正常;在香港,华人首富李嘉诚会把儿子送去码头扛货包,叫他像普通人那样打工挣钱。可是在大陆,不要说这样显赫的家庭了,就连一个小科长、副科长的子女也一定要比别人安排得舒服一点、待遇高一点,才会显示出他的特权,才会在众人眼里觉得理所当然;即使他自己没提出这样的要求,其他人也会这样安排的。

所以从这一点看,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自制力,实在不难理解。这是其一。其二,通过消除优越法来增强孩子的自制力,有时候并不是指父母,而恰恰是在父母以外的教育者身上更能起到效果,例如幼儿园老师和学校老师。让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更多的是一视同仁。所以,父母要积极鼓励孩子多多参加集体活动,过集体生活。

这就是大家所看到的:林场育林的时候,小树苗总是种得挨挨挤挤的。每棵小树苗长得都一般高,它们没有空间向旁边拓展、发展自己的旁门左道,唯有向上笔直地生长。这种挨挨挤挤,很好地消除了每棵树苗原本可能存在的优越感,使得它们不断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向上!

例如,幼儿园就是这样一个“挨挨挤挤”的环境。6岁的强强正在读幼儿园大班,他的父亲是机关里的副处长,母亲在居委会当书记,在家里从小娇生惯养,到了幼儿园里也非常霸道,经常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并且有攻击性行为。老师与父母沟通后,父母虽然也当面批评孩子几句,但看得出有点无关痛痒,所以强强身上的毛病一直都在。

有一次自由活动时,一位小朋友拿出几本新书,其他小朋友围在一边想一睹为快,强强上去就抓起一本新书“嘶”的一下撕破了。

老师了解后得知,其实强强是想把这本书抢过来先让自己看的,没想到对方不肯松手,所以干脆把书撕破了。老师问强强:“书现在已经破了,你说该怎么办呢?”强强趾高气扬地说:“让我爸爸妈妈赔,他们有的是钱!”老师觉得,孩子具有这种优越感并不是好事,于是接着说:“除了这个办法,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强强摇摇头低声道:“不知道”。

接下来,老师对强强、也是对其他所有小朋友说:“老师觉得,这本书只是封面被撕了下来,只要把它补补好就能继续看,小朋友们觉得呢?”这时候强强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抬起头来说:“老师,我来补。”

最后,老师耐心地启发说,“你喜欢看书是好事,可是不经过别人同意就一把抢过来,这就不对了。以后做事要多想想别人,大家都是平等的,并不是买本新书赔给对方就行了,你说是吗?”强强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