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法:有言在先——预先约法三章能够增强约束力(1 / 1)

【话题】

我儿子以前很任性,凡是他想要的东西就必须拿到手,想做的事情一个劲地去做,为此我也曾经烦恼过,但现在已经改观了。

我采用的方法是“有言在先”。比如说坐摇摇车的时候,以前通常都是先换5个硬币(5元钱)给他坐。可是他坐了一遍又一遍,就是不肯下来,到最后总是哭着被抱下来。

后来有一次,我们去超市买东西时,他看见门口有摇车,便自顾自地爬上去。我也不和他多说,一把把他抱起来,说:“想坐吗?”废话,孩子当然想。“那你答应妈妈,妈妈只能给你1个硬币,坐完了就下来,好不好?”儿子半天没回答,于是我又问一遍,这次他勉强地说了一声“好!”我马上表扬他听话,然后把他抱上去,自顾自地离开。等到他坐完了,伸出双臂,我再过去把他抱下来。

从此以后,我经常采取这种约法三章的办法,效果很不错。

【点评】

本案例中这位孩子之所以从原来一遍遍地坐摇摇车不肯下来,到后来只坐一遍就二话没说主动要求下来,就是因为这种有言在先的约法三章在起作用。孩子知道,如果不这样做,自己就违反了事先约定,就是自己不对,弄不好下一次就不能坐摇车了。所以他不得不控制住自己,不再像原来那么任性。

由此可见,通过事先约定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很有效。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会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当然,因为是孩子,所以当他表现得不错时要及时予以表扬,以巩固他的这种自制力。

许多父母抱怨说,现在带个孩子真够累的,有的孩子脾气倔,动不动就又哭又闹;有的孩子天天喜欢吃零食,却不喜欢吃饭,把零食当饭吃;有的孩子做作业怎么也静不下心来,教多少遍都不会……其实,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有言在先法来加以克服。

例如,对于什么东西都想买的孩子来说,你和他去商场购物前,就首先要约法三章:“今天我们只看不买”或者“今天只能买一样东西”等等,把他的这种购物欲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提高他的抗**力。如果他不答应你的条件,那就干脆取消去商场逛逛的打算。

由于有这种事先约定,所以孩子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就可能会一遍遍地控制自己“只看不买”了;即使想对你提出购买某种商品的要求,底气也会虚了许多,甚至连说话的声音都要低好几个分贝。

因为他知道,他提出的这种理由很勉强,是不合情理的,可是又禁不住**,所以才要提出这样的“非分之想”与父母“商量”。

不用说,你在这种背景下无论要不要答应孩子,主动权都会大了许多。当然,一般情况下你是不能破例的,否则以后说话就可能不管用了。

如果孩子年龄稍大,已经懂些道理了,这时候你还应当进一步和他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一起分析他的要求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东西可以买甚至必须买),哪些是不合理的(买了以后是浪费,或者现在还没有到买的时候)。这样,就很容易帮助孩子纠正不良习惯,养成不为外物所动的自制力。

孩子一次次经过这样的“失望”锻炼,自制力就会大大提高。要知道,对于只有几岁的孩子来说,要克服这种购物欲望是很困难的,但这很重要,必须做。完全可以说,这是孩子成才路上的必修课。

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本来和孩子约好这次逛商场只买某样东西的,突然发现其他某样商品现在也非常有必要买,这时就不能只考虑自己先买下来再说,而忘了原来和孩子的约定,而是要变个方式来进行,以免自己先坏了规矩。

怎么变呢?如果是你自己想多买一件商品,你可以说,“妈妈看这样东西也很好,想买下来,可是我们今天已经约好只能买一样了,所以我不能破坏规矩,还是不能买。”你通过这样的方式是要让孩子明白,约法三章不仅孩子要遵守,大人也同样要遵守。如果你不说出来,孩子当然就不知道,这教育效果就没法体现出来了。

如果是你想给孩子多买一件商品,或者孩子非常希望能多买一件商品、而你也觉得确实有必要,这时候要避免说“好吧,今天就满足你买两件吧”,而是要说“我们今天本来是约好只买这一件的,今天你的表现好,所以奖励给你买这第二件。”至于孩子的表现究竟好不好、好在哪里,你随便编个理由就行了。孩子关心的不是他今天的表现好在哪里,而是得到了一个“奖励”、满足了自己的一个愿望,并为此感到心花怒放。

一般来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你完全能“管得住”他,这时候的约法三章比较容易达成;当孩子已经长大,上初中、上高中甚至上大学了,这时候他已经有自己的主见和反抗精神,甚至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这时候的约法三章就由不得你了。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他可能不会听你的,甚至根本不理你。这从一个角度说明,教育不是万能的。

怎么办?明明知道孩子的习惯不好甚至有害,必须改正,可是又无法达成协定,这时候除了教育以外,还必须采取其他强硬措施。例如一些孩子玩电脑上瘾,如果你和他约法三章每天只能玩一小时肯定无法达成协定,这时候就可以通过“电脑锁”或直接向网络游戏运营商实名举报的办法,停掉孩子所用的游戏账号,迫使他提高自控能力。

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训练孩子的自制力时,要时刻牢记你面对的是一个孩子。所以在实施这种有言在先法时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你说话的语气要平静,态度要坚决,让他觉得你是认真的,不是开玩笑;二是你提出来的要求要得到孩子同意,如果孩子不同意、没有答应,实际上就是“约”而没“定”,就很难谈得上接下来的执行。

当然,因为你面对的是孩子,有些父母会摆出一副“老子”的面孔来教训、强迫孩子就范,但这已经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有言在先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