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法:逻辑思维——自我复制或自我编造逻辑思维(1 / 1)

【话题】

我的孩子3岁,她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每次出门都不肯好好吃饭,总是把一口饭含在嘴里,半天都不嚼。这让我很恼火,问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说不清为什么总是这样含着就不吃。而我一恼火嗓门就大,嗓门一大孩子就哭,孩子一哭我就更恼火,于是孩子就哭得更厉害。

我想问专家:孩子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为什么不吃,是不是在故意整我呀?如果真这样,现在她这么小我还搞不掂,以后还不上房揭瓦啊?

【点评】

本案例中这位孩子并不是故意想“整”父母,而是自制力不够的原因。这种自制力不够,多半是因为出门在外后环境发生了改变,或者是受新环境**,导致孩子的思维、是非标准出现变化,所作所为不能用正常的逻辑思维来解释。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厘清这一点,甚至需要戳穿他的这一“诡计”,“以正视听”。这也是训练自制力的一种好方法。

相反在本案例中,如果父母一味发火就解决不了问题。孩子会想:你嗓门这么大、对我发火,说明你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呀;凭什么你控制不了自己,非要我就能控制住自己不哭呢?

别看孩子小,她就是会进行这样的分析,所以你越是发火,她就越不买账,最终发生僵局,严重的还会出现从三四岁的孩子嘴里就蹦出“我去死”、“我要自杀”这样骇人听闻的话来。要知道,这些孩子可是连什么叫“死”都不知道,就这样说,怎么能不伤父母的心呢!

所以面对这样的孩子,多和他讲讲道理、让她在内心深处进行一番逻辑推理、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就是逻辑思维法的内容了。

所谓逻辑思维法,就是每个孩子都具备复制逻辑思维和自我编织逻辑思维的能力,他会通过各种信息的采集、收集、储存、交换,从中进行得失比较,并加以把握,最终实现自控、自抑。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当孩子做了一件什么“坏事”后,父母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时的态度不同,就会引发他悄悄地察言观色,看父亲和母亲在哪些方面有差别,然后做出他自己的判断,或决定倒向哪一边。实际上,这时候他就是在考虑谁更符合他的逻辑思维、对他更有用。

一般认为,从逻辑思维角度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应当从两岁时开始。因为这时候正是孩子开始创建逻辑思维基本结构的时候,这时候对孩子进行自制力训练,相对简单而有成效。

例如,当你领着孩子去超市购物时,就可以约法三章。比如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今天去超市转转,妈妈要买一样东西,如果你看到什么喜欢的也可以提出来。妈妈买一样,你也可以买一样,但只能买一样。

在这里,实际上你已经给孩子传达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并且在引导约定他怎么做了。这种“引导约定”,实际上就是告诉他这样一种“逻辑思维”,先用这个来套住他,为培育自制力打基础。

如果他同意,接下来你们就可以去超市购物了;如果他不同意,那就坚决取消去超市的打算,不让他产生任何放肆和依赖想法,避免接下来他“耍赖”时还有什么其他的逻辑思维“理论”做依靠。

在进入超市后,当你看到孩子想买某样东西时,要适时提醒他说,你要记住啊,你今天只能买一样东西啊,所以你要想想究竟买什么,不要看到后面有更喜欢的东西就后悔啊,等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给他打“预防针”:“不合逻辑思维的话你就别提啦。”

例如,你可以现身说法地对他说,你看看喏,妈妈到现在什么都还没买,因为后面还有妈妈认为更好的东西,还要选一选;因为妈妈只能买一样,所以妈妈一定要选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买。而实际上呢,当然不用说,妈妈并不是因为最喜欢而是最需要才买的,但孩子显然不懂这个。

你在一旁这样不时地提醒孩子,实际上就是告诉他如何进行正确的逻辑思维、如何克制购物欲望。而这就是在训练他的自制力。

经常性地这样带孩子逛超市,就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让他习惯性地懂得如何进行比较、分析,慢慢提高自己的自控、自抑能力。当然,不仅仅是逛超市,去动物园、游乐场、买冰棍、玩游戏等的模式都大同小异。在现实生活中,只要做个有心人,父母就可以举一反三地来训练孩子如何正确进行逻辑思维,既避免自己也避免孩子发生无谓的冲动和不理智行为,逐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例如,有位妈妈是这样做的:有一天,她两岁的女儿吃饭时故意把碗往地上一摔,一下子摔成两半。或许她本来以为这碗是摔不坏的,所以觉得无所谓;没想到现在已经破了,所以感到有些意外。

这时候,妈妈并没有打她,而是很平静地把碗捡起来说,你看看,你把碗打破了。孩子说,没关系啊,修一修就好了。妈妈说,好,我们一起来修吧。怎么修呢,当然是修不好,因为两大块拼起来中间还缺一小块。于是孩子就找爸爸过来修。当然也修不好。于是孩子就说,买个新的吧。妈妈说,拿什么买呢?孩子说,拿钱买呀,爸爸那里有好多钱的。这时候,妈妈就和孩子一起算账:买米要多少钱,买菜要多少钱,买牛奶要多少钱,买玩具要多少钱……算来算去钱“总是”不够用,所以最终讨论出这样一个结果来:去买一只新的碗,但她一连10天不能去坐摇摇车,以便节省下10块钱来买新碗。

在接下来的10天中,父母故意经常带她去楼下的小店门口从摇摇车旁经过,故意刺激她。每当她提出想坐摇摇车时,就提醒说,别忘了要省下钱来买碗啊,她就克制自己了,并且从此再也没打坏过东西。

看看,孩子故意摔坏了碗,许多父母会发火,可是这种发火并不能解决问题。这位母亲的高明之处在于,她把这件事情当作培养孩子自制力的好机会。从上面母子之间的一大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她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建立一种良好的逻辑思维,让逻辑思维来自动提醒孩子该怎么做啊,这就把本来的一件坏事变成了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