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法:控制时间——时间能改变一切,也包括任性(1 / 1)

【话题】

我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可是自理能力太差,做什么事情都是磨磨蹭蹭,没有时间概念。他睡在奶奶家里,每天早晨都要奶奶催促好多次才肯起床,然后要奶奶帮他穿衣服、帮他刷牙齿,而直到这时候,他依然会闭着眼睛,嘴里自顾自地哼着动画片里的插曲。等到爸爸开车来接他上学了,他还在那里磨磨蹭蹭地吃早饭;下午放学时奶奶去接他,他却经常与奶奶捉迷藏,把老人气得不行。

生到这样一个顽皮儿子,我该怎么办?

【点评】

本案例中这位孩子身上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时间概念,次要是自理能力差,但归根到底还是自我控制能力有问题。所以,只要抓住提高自制力这个关键,上述许多问题就可能会迎刃而解。

比如,无论早上起床还是放学回家的那种磨磨蹭蹭,实际上就是缺乏时间概念导致自制力差造成的,你急他不急。可是如果你能抓住时间控制这个牛鼻子,某些时候来个“倒计时”,就可能会改变这种任性。

例如,什么时候孩子最依赖的奶奶突然离开一段时间,如去外地姑姑家住段时间;而此时本指望着作为第二依赖的妈妈也同时消失一段时间,如出差到外地学习进修去了,就会在时间控制上把孩子逼上梁山。

这时候的爸爸可以和孩子长谈一次,告知家里出现的困境,然后对他实施强化训练——每天掐着手表规定孩子必须在几点几分之前做完什么;做得好有奖励,做得不好要批评、限制权利。

这样,一段时间过去后,比如一两个月过去后,孩子身上就会发生巨大变化,以前连同自制力不够在内的各种问题会消失一大半。

不用说,像小学三年级这么大的孩子,已经可以和他讲道理了,因为他已经懂得如何评价自己的行为,然后对照自己做得对不对,从而约束自己不该做的事。可是孩子如果太小,你就不能和他讲道理,因为他还听不懂(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但也不能对他迁就。

例如,同样是早上不肯起床,孩子太小时你就不能逼得他马上起床,甚至把他从**拖起来,否则必定会情绪对立。正确的方法是耐心指出再不起床去幼儿园就要迟到啦、爸爸妈妈上班就要扣工资啦,等等。坚持不懈地这样做,就会慢慢收到效果,让孩子懂得自己该怎么做。

另外就是,这种控制时间的训练如果能与各种游戏活动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当然,具体的游戏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自制力和愿望是不一样的。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来说,游戏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兴趣。如果他对这项游戏感兴趣,就会在其中表现出极大的自制力来。这时候父母和老师稍加暗示或提醒,就会收到良好效果。

幼儿比较喜欢简单的游戏,并且需要在安静环境下进行操作。如果不符合这样的条件,或者对游戏规则理解不了,他就会表现出冲动情绪来,变得不能自控。而到了中班、大班时,孩子已经有了集体感、荣誉感、成就感、责任感,所以会变得越来越理智,自控能力也会有较大提高。所以,这时候给他们经常做一些竞赛性游戏,会更合适。

为了锻炼自制力,在给孩子选择游戏时,一要考虑兴趣性,二要考虑规则性。没有兴趣的游戏孩子不喜欢,所以很难进行下去;而没有规则的游戏,自然也就谈不上锻炼孩子的自制力了。

孩子在做游戏时能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所以你能看到他在游戏时的表现会超过实际年龄,经常会让成年人感到自叹不如。而孩子在游戏中的愉悦体验,又会作为强化物,进一步增强孩子对游戏本身的兴趣,从而使得他更愿意遵守游戏规则,接受成人指导,通过角色扮演来完成与人、与物的交流和沟通,调整自身行为。做父母的当然更希望孩子能在这样的游戏中进一步增强自制力,使得社会行为规范能够内化为孩子的价值观,逐步形成他自己的行为模式。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主要是引导他们进行操作性游戏、娱乐性游戏、运动性游戏。这个年龄的孩子社会化程度低,不懂得与人合作;他们的小肌肉正处于迅速发展中,通过这些游戏,可以培养他们掌握一些精细动作,同时又不需要与人合作,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而这些游戏都有自己的特定规则,这就为培养自制力创造了机会。

但不用说,这些游戏要由父母和老师在场陪同他们一起做,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否则因为他们的情绪冲动性较强,不是玩不下去,就是起不到锻炼规则意识的效果。

中班的孩子运动能力有了提高,所以他们活泼好动,经常会变换身姿和活动方式,一歇不歇的,所以这时候最喜欢做游戏了。

并且他们的社会化程度也有了一定提高,最喜欢与同伴一起做游戏。这时候,父母正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几个同龄孩子在一起玩,通过约法三章,让他们自己制定规则,并相互监督。尤其是一些竞赛性游戏,你在制定规则后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去玩了。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非常争强好胜,并且具备一定的评价能力,所以他们自己会在这种竞赛性游戏中遵守规则,不用你过分担心。如果他们向你告状,你最好也是把评判权交给他们自己,这样对自制力培养的帮助会更大。

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强烈的求知欲,这时候他们的大脑发育也处在人生加速发展期,并且有点开始会抽象思维了,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也已经比较深入。所以,这时候可以给他们做一些智力游戏,如下棋、智力竞赛等,在满足兴趣爱好的同时,更能锻炼自制力。

特别指出的是,大班孩子更注重与同伴的合作与配合,集体荣誉感更强。所以,有关自制力训练的游戏可以扩展到遵守规则、换个角度看问题等方面,以此来建立和维护秩序,培养等待、轮流、合作、自律等品德,让他们更好地调控自我、融入到集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