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初中一年级学历的林常德,因为自己的一项发明创造而成为千万富翁,这给其他的年轻创业者树立了好榜样。
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福建省晋江市一股投资办厂热潮席卷大地,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制鞋、橡胶企业。
这时候,只有初中一年级学历的林常德心想:自己学历低,也没有投资实力,该做些什么好呢?
分析来分析去,林常德觉得自己并非一无是处:平时自己不是喜欢搞些小改小革吗,为什么不从这里入手呢?既然别人都在搞制鞋、橡胶工业,而鞋材生产的辅助剂——白色低温LCD发泡剂在国内还是一个空白,我能不能从这里下手呢?要知道,从德国进口这种原料一吨就要12万元呀!
有人开玩笑对林常德说:要是你能研究出这种白色发泡材料,你肯定就“发”了。林常德想,对,我就从这里起步。
从此以后,在化工领域已经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林常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了对发泡剂材料的研究中去。
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所以,林常德硬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刻苦钻研。一方面,他大量购买化工书籍进行自学;另一方面,常年奔波在晋江和福州两地,经常向中国科学院物构所所长陈长梓教授求教。没有科研经费,他想方设法自筹资金;缺少完整设备,他干脆自己动手设计制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试验攻关,林常德终于取得了成功。2000年,林常德开发研究的白色低温发泡剂的新一代产品——LCD橡胶无偶氮白色发泡剂荣获金奖。随后,林常德成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晋江市伟阳精细化工研究所,自己担任所长。
现在,林常德的资产早已超过了千万元。林常德自豪地说:“我是靠科技发的财。我的房子、汽车都是靠发明的白色低温发泡剂赚的钱。”他表示,自己今后仍然要走科技开发的路子,靠科技发财。
靠科技发展确实是一条捷径。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由于具备一技之长,很快就能让自己身价百倍,直至大踏步地跨入亿万富翁行列。
2003年9月初,美国《财富》杂志推出的第二张“全球40个40岁以下的年轻富豪”排行榜上(2002年第一次评选、每年一次),中国内地的入选者有6人,入选比例之高出人意料。其中资产最少的有2亿美元,年龄最大的不过39岁。为此,该杂志编辑说:“这些搅乱世界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尤其在中国。”
何出此言呢?因为虽然这些年轻富豪都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但却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些纨绔子弟,嘴里嚼着口香糖,一副游手好闲的样子。相反,他们大多数出生于平民家庭,属于第一代创业者。他们的最大优势是有知识、有文化、有创意、非常低调,因而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实现财富积累,掌管亿万资财。
以其中的典型人物丁磊为例。这位30岁出头的年轻人自豪地说,从自己当时一个人创办网易开始,就没有向银行或朋友借过一分钱,完全是白手起家。
丁磊的第一桶金是1995~1996年在广州帮别人写程序攒下的。从1997年创业开始,非常低调的他虽然已经成为中国首富(个人资产高达8.26亿美元),可是并没有改变他平实的生活。他平时最爱吃的,仍然是一种家乡的特产“马面鱼。”
张跃的例子也很典型。这位不到40岁的远大空调集团总裁,在这张排行榜上排名第26位。他25岁时挖掘到的第一桶金,就是他自己发明的无压锅炉。
靠科技发财,最容易形成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后喻时代”现象。这里的“喻”从“育”演化而来。所谓后喻现象,就是指老一辈人受到新一代年轻人的严重影响。反之,如果是年轻一代人受老一辈人影响就叫做“前喻”;同辈人相互传授知识则是“同喻。”
后喻现象的出现,必然导致富豪越来越年轻化。这个时代的特征主要是知识更新迅速,相反,经验却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年轻人才会成为社会主导,靠科技发展才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据一份调查显示,上海八成以上的创业者和正在创业者,都在29岁前就掘得了第一桶金。这再次证明了后喻时代已经到来。
还有在这张排行榜中排名第34的翦英海,当年24岁时只身前往深圳闯**,也是靠计算机技术咨询开始了他的个体户生涯的。
现在,林常德的情形和张跃当年十分相像。谁又能怀疑,林常德不会成为第二个张跃呢!
面授机宜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然也是第一致富动力。林常德、丁磊、张跃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面对“我吃的饭比你吃的盐还多”的老资格,最好的办法不是狡辩,而是拿出实际行动,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尤其是高科技领域搞点名堂出来,因为这里最不讲“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