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精、后做强、再做大”的企业发展思路,使得华仪集团一开始就抢占了产品质量制高点,从而“一览众山小”。
陈道荣的父亲做过蒋介石的侍卫、副卫队长。当年蒋介石逃往台湾时,他不愿意追随左右,于是便留下来回家种地,后来被逮捕坐牢。陈道荣的家境因此而十分贫困。正是该读小学的时候,他跟母亲说,“我不念书了,我种田养你。”
后来,陈道荣以200元起家,跟一个朋友远走陕西省宝鸡市推销电器。正是这一段艰难经历,培养了他敢闯、敢拼、肯吃苦的“温州精神。”
1986年,陈道荣与其他4位朋友一起投入4万元资金,在他的家乡、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农村的一间破庙里,办起了华仪开关厂。
1988年8月1日,陈道荣正式接手这家开关厂。
当时的温州市,许多家庭作坊式企业都在热衷于生产劣质、廉价产品。陈道荣认为,传统的温州模式有三大特色:以家庭工业为基础;以购销员为骨干;以市场为纽带。过去市场空隙大,产品档次低一点、价钱低一点就能卖出去。可是现在不同了,即使是精品,顾客还得挑三拣四。既然这样,那么我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技术取胜呢?
几位合伙人也都认为,只有精品才能领导市场潮流,像他们的合作伙伴ABB公司、松下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都是这样,一个产品就能带动一个领域的消费革命。相反,如果无法把产品做精,什么都只是一句空话。
意见取得统一之后,华仪开关厂确立了一条“先做精、后做强、再做大”的发展思路。
他们从一开始就寻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技术差距,然后有的放矢,引进国际制造业中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先是1993年从ABB公司引进了接地开关技术,后来又于1997年从东芝公司购买了柱上真空开关技术,并对此加以消化、吸收和改进,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市场需要。每次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工艺,都给华仪开关厂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除了直接引进技术以外,华仪开关厂还特别注重引进“外智”。国家电科所、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都是他们开发产品和购进技术的长期合作伙伴。
尽管陈道荣文化不高,可是他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重视在温州是出了名的。
1993年,在企业用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陈道荣缩减了生产厂房,投资300多万元,建造了当时温州民营企业中最大的专家楼。
一位工程师身患重病时,陈道荣会放下手头工作亲自抬着他去杭州、上海等地寻医求治,跑前跑后陪伴他28天,为此不惜放弃了一笔900万元的生意。
一位打工仔因为父母生病需要请假回家,陈道荣得知后给了他1000元,并叮嘱他:“给你父母买点吃的,好好照顾二老,需要待多久就待多久,什么时候回来都是我公司的人。治病缺钱,你就打电话告诉我一声。”
除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陈道荣还十分重视“制度留人。”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求才若渴的陈道荣甚至不惜请手下人将自己的亲哥哥从企业后勤岗位上“逼走”、曾经挥泪开除犯错误的创业元老。
陈道荣没有时间喝酒、应酬,却十分舍得把时间用在研究企业管理问题上。他说:“华仪的管理是从作坊型到企业型,再到职业型。民营企业同国有企业一样要解决管理问题,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和智力保障下,华仪开关厂一开始就将高压隔离开关做到了全国产销量第一,很快又将高压接地开关做到了全国销量第一,后来再次将高压真空断路器做到全国销量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以上。
华仪开关厂依靠科技创新取得了飞跃发展。同样,企业的迅速发展又为下一步科技创新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华仪开关厂,每年都要按照销售收入5%的比例提取科研资金,按照“三高”(高科技、高起点、高销量)的原则,致力于高压电器产品的创新研制和开发,平均每年都要开发出5项新产品。多年来,已累计开发出80多项新产品,有力地保障了企业今后的产品始终处于市场领跑地位。
1998年,乐清县华仪开关厂正式改制为浙江华仪电器集团公司,1999年晋升为全国性企业集团。
现在的陈道荣仍然担任华仪电器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集团总资产已达4亿元,年平均发展速度超过50%,主要生产35千伏及以下成套开关设备、配电自动化开关及终端设备、高压开关元件、电能仪表等产品,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高压电器行业的一匹“黑马”。
面授机宜
1.“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之初,大部分既不具备资本优势,也很难从政府部门获得资金支持,唯一的优势就是已经掌握的一项或几项科技成果,以及所拥有的研究开发人才。因此,几乎所有民营科技企业,都把发展出路放在利用科技优势开拓市场上。即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依靠科技优势获取经济效益。”这是陈道荣的一段名言,值得我们深思。
2.陈道荣的企业越做越大,与他求才若渴、真心真意尊重人才密切相关。在他的眼里,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打工者都是人才,这样的企业不发展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