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1 / 1)

美居新语 严行方 323 字 3个月前

个人住房装修贷款在某市推行了,可总的来看仍然是“有心栽花花不发”,这表明了什么?

在某一装潢市场全面开业之际,建行首开个人住房装修贷款之先河。可过了两个月时间,咨询者络绎不绝,签约者仍然为零。

中国人历来对“家”的观念根深蒂固。一旦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往往很舍得花钱去装修这“爱的小屋”及其配套消费,“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毕竟,人的一生中全面装修住房的机会并不太多。

同时,中国人又是非常重视“信用”的民族。在发达国家,由于有一套相对健全的资信体系,所以,每个人都要设法创造几次先“借债”然后及时还款、从而证明自己讲信用的有效记录。所谓的信用,只是你的个人资料、亲笔签名而已,根本无需什么担保。而在我国,由于缺乏这样一套资信体系,你即使最讲信用,银行也无法证明你、相信你,除非你有足够的“抵押”。有人甚至开玩笑说:“信贷”其实已简化到了“(抵)押贷”。

从咨询者群体中得知,愿借装修贷款者多数是新近贷款购房者,他们中不乏守信用者,但由于拿不出房产证来抵押(贷款购房时已抵押出去了),又无其他证明信用良好的办法,最终只好与望眼欲穿的装修贷款擦肩而过。

这就引出了经济学书本上对居民消费的“空间约束”和“逆向选择”话题。一方面,钱就那么多,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居家过日子只能“横算竖算”着有所取舍;另方面,有钱人宁用存款也不愿付出数倍利息去借“高”利贷,剩下愿借贷款者,往往又是还贷能力缺乏者。如何解开这个疙瘩,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