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会消灭会计职业吗(1 / 1)

全新会计理财 严行方 988 字 2个月前

面对知识经济浪潮,有些年龄稍大的会计人员,日益担心自己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甚至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实际上,这种恐惧感并不是没有来头的,理论界早就有人提出猜想,会计职业将在21世纪消亡!

有这么严重吗?对于这未来的事情,我们还是不争论为好。但是,会计人员面对知识经济需要更加发奋努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从传统的手工记账到现在的电脑记账,以及在我国刚刚兴起的网络会计,都是知识经济在会计领域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知识经济社会,会计所发生的变化归纳起来大致在以下几个方面:

会计工作呈现出多变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看看我们的周围,不难发现,“生意难做”已是普遍的共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传统的、标准化的、大规模的企业生产,由于其中的知识含量较低,因而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获得高额利润。即使是通过市场保护、降价、资产重组等动作,也无法挽回昔日的辉煌。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呼之欲出的前提条件。

就好像是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再化妆也无法回到18岁的青春岁月了。老年斑的出现,预示着这位老太太已经步入老年期了。

企业是需要赚钱的,但是怎样赚钱,则不能沿用以前的老方法。在国外,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也同样碰到这些问题。他们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已经开始向特定的顾客提供特殊服务方向转变。两个“特”字,使得他们又重新回到了获取高额利润的“滋润”年代。

在这种条件下,企业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什么叫企业?说穿了,企业是“一种能够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一个彼此相连、内外结合的‘作业链’”。

企业为了追求获取高额利润,就需要在这一个个作业链(Activity Chain)上,挂满能够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链(Value Chain)。而在这一个个价值链上,又需要挂满知识含量高的高科技手段。这样,通过经营管理中推出的“适时生产”和“全面质量管理”,企业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的目标。

为了配合上述目标的实现,企业会计也推出了作业成本计算(Activity-Based Costing,ABC)制度。与传统的成本会计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以“产品”为中心,而是以“作业”为中心,目的在于努力提高作业价值。会计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管理系统,越来越多地被赋予了管理控制的职能,会计尤其是内部控制会计,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这样,客观上就要求会计人员在适应性、灵活性、知识更新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才能适应和跟上知识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会计的空间拓展越来越广阔,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广泛、越全面、越多样。会计和管理控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水乳交融了。会计不单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它更是一个管理控制的工具和手段,要求会计人员在营运资本管理、成本管理、战略投资决策、企业长远规划等方面出谋划策,尽职尽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会计的职业概念的确越来越淡薄了,职业特征越来越不明显了。如果有人一定要说,会计职业被知识经济所消灭,也不是不可以。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职业判断”这个词在会计界被越来越多地加以使用,而这在过去是非常少见的。这表明,会计人员的职业自我意识正在觉醒,独立人格正在形成。会计人员所扮演的,不再单纯是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解释者,相反,他们有着广阔的创造力发挥空间。

例如,产业的知识化、企业的不断创新、市场一体化和联动,使得企业经营具有越来越大的风险,而对风险的控制和计量,也是会计人员无法回避的责任。这又会加大会计处理的难度,使得会计处理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当然,这时候会计的聪明才智和个人素质,就大有用武之地了。

这些,都会对会计人员的终生教育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且,也并不是说会计人员学习掌握了某种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这一点要求就更高,因为经营管理的实践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绝不可能通过“本本主义”就会找到圆满的答案。

糟糕的是,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的会计人员普遍在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特别是工作能力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例如,在思维方式上,绝大多数的会计都对记账、算账、报账抱着一种“任务”观点,完全把自己束缚于一种被动地位,至于对生产成本的控制、经营预算的编制、投资决策分析等等,更被认为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在知识结构上,我国会计人员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知识老化滞后、理论同实践脱节的现象。再加上这几年我国出台的会计制度和法规频率加快,前面的还没有消化,后面的又来了,实在是应接不暇。

可以想见,知识经济时代的一次次知识爆炸,必定会对会计人员提出“高、精、尖、专、杂”的要求,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职业或许真的会不久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