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以前的会计求职,更多的是注重高收入和工作环境的话,那么现在,更长远一些的因素正在越来越占上风:企业能不能提供正规的培训,使自己能够不断得到提升?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能够看到,在不少单位的招聘广告中,都把企业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培训机会”写在了显赫的位置上,作为一个卖点。
国家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通讯认为,如果说以前的人才竞争还属于“远距离竞争”的话,那么我国在加入WTO以后,这种竞争就变成了“零距离竞争”。不适应变化的环境就没有出路。要在事业上取得发展,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不能休息,要么永远休息。”
事实上,在单位无法满足自己的愿望时,有心计的会计人员早就已经自掏腰包开始接受“再教育”了。工商管理、计算机、财务、英语等等都是目前的热门项目,同样也是会计人员在职进修的首选课程。许多人“这山望着那山高”,“身在曹营心在汉”,把这类培训当作一种“补品”,为以后的跳槽积蓄更多的“弹跳动力”。
因为,现在已经能够明朗地看到这种趋势:通过这些培训而得到的各种资格证书,已经变成了在求职或者跳槽时候有分量的“法码”,而学历证书反而被排在了后头。说实话,刚刚经历的培训实用性更强,更加“新鲜可口”,而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前的文凭,折旧得可能只剩下一些可怜的“残值”了。这样的文凭可能聊胜于无。
我们已经进入了后学历时代,不断的学习是人才增值的必经之路。学历之外的“素历”(一个人的素质训练经历),将是用来证明你比别人优秀的“硬通货”。人才市场上流行的新观念是,原来总以为高学历、高职称就是人才,而现在才知道,“有用”就是“人才”。
在深圳,一名高级钳工的月收入已经超过了7000元,而一名博士生的月收入才只有5000多元,这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专家预测,未来的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由于不断的工作和学习,忙得要死的人;另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因为他一无所长。会计人员也是这样,一技之长已经不够用,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将会受到极大欢迎。由于本职工作、兼职、学习,可能会忙得要命。与此相反,只会吃老本、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知识狭窄的会计人员,时时刻刻充满着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会计培训正在显示出广阔的市场潜力,资格证书在不断地得到升级换代,目前第一受宠的是各种洋证书。原来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证书已经“落后”了,金融分析师、保险分析师、加拿大的CGA、英国的AIA、ACCA等一系列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还有国家会计学院的培训证书,已经成为外资企业求聘的“身份证”。当然了,这些资格证书的培训费用十分昂贵,正是因为日后能够得到优厚的薪资回报,现在有那么多人愿意潇洒地一掷千金。
与此相应的一大景观是,部分认证已经由学校认证、社会认证转向企业认证。
惠普、诺基亚、爱立信这些著名的跨国企业,都相继在海外设立了商学院,专门招收MBA学员,报名的时候出现了人满为患的场面。
此外,证书层次也在不断高移。以计算机认证培训为例,计算机初级、计算机中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页设计师、软件工程师、MCP系列微软认证、CISCO认证、IBM认证、SUN认证等证书,形成了由低到高的一波又一波的计算机培训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可供选择的各类资格证书已经达到了300种以上,并且每年还要出现50种以上新的证书。
据上海市消费者协会的“消费热点”调查,终身教育已成了继休闲、旅游之后的又一大消费热点。“学习、学习、再学习”,已经不再是一种口号,而正在变成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