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企业分配中的“大锅饭”已经打破了,可是,企业核算上的“大锅饭”又回来了,而且还是热腾腾、香喷喷的。这就是正在全国各行各业蓬勃兴起的一股会计核算合并浪潮。实际上,相对于原来的基层单位来说,它属于一种财税代理制度。
2001年元旦,浙江省省级机关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正式运行,首批48个单位,一改以往财政资金分散支付的方式,财务收支统一纳入中心集中核算。同时,取消了各单位原有的银行账户和会计核算岗位。原来由各单位分散办理的会计事项,改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承担和办理。
2001年4月起,安徽省和县率先将县民政局等25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纳入了县财政部门统一核算和管理。
实行这项改革的目的是,探索一条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路子。为此,该县专门成立了公共财政支出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公共财政支出改革方案》。县财政局根据改革需要,成立了“三大中心”,即会计核算中心、收费管理中心、政府采购中心,负责办理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具体事务。为了解决人员短缺和办公条件落后的现状,县财政局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考录用专业会计人员10名,并且为会计核算中心配置了微机12台。
改革以后,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逐步纳入了财政统管,取消了单位的银行账户。实行会计中心集中核算,建立财政单一账户,做到收入一个口径,支出一个“漏斗”。首批纳入财政统管的25个单位,累计撤销银行账户48个,移交资金1058万元。
为了保证单位活动的正常开展,原来各单位的三项权利仍然不变,即预算资金使用权、财务审批管理权、独立核算主体权。原有单位会计岗位一律取消,每个单位设立1名财务经办员,定期向县会计核算中心报账。会计核算中心根据单位的工作性质,核定单位备用金,对不符合财务开支规定的票据,由会计核算中心退回单位,不予入账。对于单位购置数额较大、符合政府采购要求的商品或者设备,一律实行政府采购,资金由会计核算中心直接支付给商品或者劳务供应商。推行收缴分离和罚缴分离制度,单位取得各项收入一律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确保收入一个口径。县收费管理中心坚持从源头控管,实行以票管收,做到验旧(票)、领新(票),票款同行。
截止到2001年8月,这项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是规范了单位支出行为,节支效果明显。据统计,25个单位每月取消自行发放的各种违规津补贴达7.5万元;会计核算中心对单位各项违规支出一律退回,不予入账,杜绝了单位各种非法票据入账;自实行政府采购以来,该县采购金额累计达551万元,节约资金5.9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0%。
二是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原来1个单位至少有1名会计人员。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1名会计人员负责办理3个单位会计业务,待各单位财务全部纳入财政统管后,1名会计人员将负责办理8~10个单位的会计业务。预计县直单位财务全面统管后,将精简会计人员90多人,每年节约资金达100万元以上。而且,会计核算中心与政府采购中心、收费管理中心业务紧密衔接,相互配合,使县财政资金运转效率明显加快。
三是增强了财政调控能力。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以后,单位组织的各项收入必须及时缴入财政专户或者国库。同时,县会计核算中心对单位核定备用金,控制单位支出。通过增收与控支并举,财政部门可调控的资金大大增加。
2001年8月末,广东省珠海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取消了全部会计岗位,代之以政府结算中心实行会计“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同样取得了明显效果。
珠海市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做法是,各单位、各部门所管理的行政经费、事业经费、上级专项拨款、属于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在财务自主权、使用权、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市政府会计结算中心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业务。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各单位的资金情况,从根本上防止各单位对财政资金的克扣、挪用和截留现象。为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打下基础。
据该市副市长何宁卡称,会计集中核算是该市经济生活中一件大事,是继财政工资统发、实行政府采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改革之后,推行的又一个重大举措。它不仅有利于规范会计核算行为,而且对于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等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市政府会计结算中心,隶属于珠海市财政局,定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性质副处级单位。该中心的工作人员从行政事业单位现职800多名财会人员中,通过考试和公开考察后选调了200多名,主要是对会计电算化业务相当熟悉的部分财会人员。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原来的独立核算单位改为报账单位,由原单位设一名报账员,负责向市政府会计结算中心办理报账及结算手续,负责申领票据和报销等工作。
2001年9月3日,深圳市福田区会计核算中心正式成立,从而为2002年元旦以前取消福田区所有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及其独立的“财会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个会计核算中心,对全区所有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管理模式。从此,每个单位那怕是收支一分钱,都要通过这个会计核算中心。该市纪委书记谭国箱称之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大胆尝试”,而《南方都市报》则认为,这是正在破解如何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尽量避免被人非法占有或者违规使用资金的“全国性难题”。
2001年9月,南京市开始在各区县成立统一的大“会计室”,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彻底独立于各自单位。2002年6月之前,全市各区县将分批推行这项工作。
不要以为,财务会计统一进行核算和管理的“大锅饭”方式,只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专利”,事实上,这种方式在企业也同样适用。
山东铝业公司是“一五”期间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已经成为特大型铝工业联合企业,员工17600人,年销售额30亿元。
该公司下属6家生产单位(其中1家上市企业)以及矿山、机械制造、动力、运输、工程检修等十几个辅助生产单位及后勤福利部门,以前每个单位均设有财务机构,会计人员由所在单位进行管理。
2000年下半年,该公司改变了原来的财务分散管理体制,分为机关分流单位、驻外公司、主体单位财务统管三个步骤,在全公司范围内,建立起了财务集中统一管理体制。
这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近年来该公司机关人员由原来的2000多人减少到286人的实际情况,分流了17个规模较小、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单位,撤销了他们的会计机构。同时,通过严格的专业招聘考试,从40名原有会计人员中录取了21名,成立了“机关分流单位会计代理中心”。该中心直接隶属于公司财务部,代理中心与原单位彻底脱钩,严格执行国家财税法规和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原单位账外资产全部并人账内,不合法或者不规范的会计处理方法得到了制止,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保证。
接下来,成立了“驻外公司会计管理科”。由于驻外公司分散在全国各地,人员流动性强、经营性质灵活,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多年来积累了许多棘手的矛盾。公司决定参照机关分流单位的改革模式,对驻外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撤销了各驻外公司原来设立的会计机构,通过招聘考试,从原有会计人员中录用了16名会计人员,成立了“驻外公司会计管理科”,直接隶属于公司财务部。通过清理账务、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加强管理,驻外机构财务和经营管理中长期存在的种种复杂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
第三步是,成立“财务部”或者“股份公司财务部派驻单位财务科”。撤销各单位原来设立的会计机构,分别把它划归公司财务部和股份公司财务部,成立财务部或者股份公司财务部派驻单位财务科,对财务部或者股份公司财务部负责。严格规定:各单位一律不准自行设置会计机构,不准账外设账,各项经济业务收支,必须纳入会计核算范围和公司财务监控之内,审计和财务加强检查,违者追究单位一把手责任。
通过财务统管改革,共上划会计机构24个,会计人员180名,他们的工资奖金、职称聘任、职务晋升等均划归财务部或者股份公司财务部统一管理。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私设账户和小金库、潜亏挂账等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确保了会计人员依法核算、严格管理,维护了国家和公司的整体利益。
体制改革固然重要,但是要保证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成功,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措施也必须紧紧跟上。
为此,他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调整充实会计机构负责人、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且保证有效执行、充实稽核力量进行定期稽核,同时建立会计人员流动制度,实行末位淘汰制和定期轮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