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大约在冬季(1 / 1)

全新会计理财 严行方 1896 字 3个月前

“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把眼角的泪拭去,不知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流行歌曲《大约在冬季》中的这段歌词,用在某些会计师事务所身上,简直是量体裁衣。对于这些弄虚作假的事务所、乃至于整个会计界来说,2001年都是一个标标准准的信誉“冬季”。

2001年8月2日,《财经》杂志一篇封面文章《揭开银广夏陷阱》,宣布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的银广夏(000557)东窗事发,从而“拔出萝卜带出泥”,为它进行1999、2000年度财务报表,并且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机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聚焦在媒体的目光之中。

银广夏事件刚刚过去20多天,堪称医药界龙头的另一家上市企业又爆出丑闻。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达25亿元,占公司净资产的96%,在中报中并没有完全披露。它的审计机构,同样也是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同时卷入2家上市公司造假案,中天勤麻烦大了。

这家深圳中天勤,2000年7月由中天和天勤2家会计师事务所合并而成,拥有合伙人16名,执业注册会计师近100人,担纲国内60多家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据称,2000年中天勤国内事务所上市公司客户业务量居全国第一。

应该说,会计师事务所被卷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中天勤不是开始,也不是惟一。在此以前,琼民源等上市公司制造的一个又一个陷阱,注册会计师都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在对深圳中天勤的采访中,中天勤6部的一位工作人员抱怨说,国内的注册会计师收费与国际相比相差太大,而收费低廉使得在审计工作中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少(听上去这和有些政府官员“高薪养廉”的呼吁相类似,然而,岂不知“欲壑难填”的道理?)。另外,经验不足也是一个原因。从1981年1月1日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在上海恢复成立以来,“注册会计师20年的执业经验,远远比不上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造假经验”(如此说来,一些新兴行业的从业人员真的无话可说了,因为人家“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哩!按照这种说法,注册会计师这个行业再怎么样都恐怕“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会计造假行为至少也要有2000岁了吧?)。

一份《中国股市投资价值》的报告称,如果真要把上市公司造假的案件彻底检查一遍,茫茫股市将找不到几张真面孔。于是便有人站出来说,在目前财务造假无处不在的恶劣环境中,注册会计师要独善其身何其难?

问题果然如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发生的血战,很容易给人造成市场容量有限的印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李杰先生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目前国内的审计市场,远远没有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企业改组改革、联合兼并、上市、破产,业务机会多得很,怪只怪会计师事务所的能力太有限了。大家争来争去的,只是法定审计业务这一块,而法定业务附加值很低。因此,在很多事务所居然还存在着淡旺季之说,年前年后忙,六七八九月业务清淡。由于咨询、服务业务,比法定的审计技术要求高得多,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能力、经验欠缺,这样的一块大蛋糕,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在美美地品尝。

国际上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它们有超过60%的业务是咨询服务,而不是传统审计。由法定业务争取客户,然后从派生业务赚取利润,打的是一把如意算盘,走的是另一条路。

市场是无情的,而不在乎你有什么抱怨。2001年上半年,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行业检查中,100多家事务所、400多名注册会计师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冬天,依然漫长。

不可否认,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是有一定风险的。这种风险,有的是明的,可以预先发现和评估,并可以加以预防;有的则是暗的,因为客户的刻意隐瞒或者囿于会计师的水平问题,而在当时无法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有没有一种适当方式可以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风险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

2000年7月14日,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中国平安保险深圳分公司,签订了我国保险业的第一份《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承保协议书》。6天以后,上海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与中国平安保险上海分公司同样签订了一份“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保险”合作意向书。而且,上海市有8家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当场就签订了保险合同,正式投保平安保险公司最新开发的这项保险业务。2000年12月27日,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签署了《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合作协议书》。

以上这些,就是我国大陆首批投保该险种的会计师事务所。

执业责任保险,属于职业责任保险,又称为专业赔偿保险。保险的内容是,保险公司承保专业人士在履行专业服务过程中,由于疏忽、过错而造成其委托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而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除了会计师以外,投保人通常还可以是律师、医师、药剂师、设计师、经纪人等专业从业人员。但是,必须以会计师事务所为投保单位。

有意思的是,这一保险业务本来推广很难,而随着银广夏、麦科特事件的连续引爆,一些中介机构明显感到了执业风险在加大,购买责任保险的积极性陡然提高。

例如,深圳律师业协会常务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所有在深圳的执业律师与律师业协会,共同向保险公司投保,甚至把投保与否作为律师事务所年检的一个重要标准。

深圳注册会计师协会表示:会计师投保工作深圳虽然走在全国前列,但是从目前的市场风险来看,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投保面积和提高保额。2000年,深圳市有4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向保险公司投保2.5亿元,但是保费只占整个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收入的1%左右。

“没事偷着乐”的平安保险、人民保险的一些业务员,证实了这个现象:注册会计师和律师执业责任险的业务拓展,一直都没有火爆,相对于其他险种,业务也比较难做,市场容量一直不大。但是自从银广夏事件以后,主动找上门来咨询这类业务的事务所明显增多,而且一来就了解具体条款,废话少说、“直奔主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所有保险公司的这些责任险,都是针对“过失行为”、而不是“故意行为”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出事以前也向保险公司投了保,但是只有司法部门最后确认他们的行为属于“过失行为”以后,保险公司才会承担赔付责任。也就是说,并非只要投保了执业责任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就可以在业务过程中为所欲为了。

与保险公司签订这项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会计师代表事务所、承办国内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过程中,由于自己的过失行为,没有能够履行业务上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导致委托人及其利害关系人的直接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法律规定的保险期内,委托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索赔,那么,依法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赔偿责任,就可以转嫁给保险公司承担。

这时候,会计师事务所在得到保险公司的书面同意后,所支付的有关诉讼费用、以及其它必要和合理的费用,都可以事后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至于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的大小,由专门的“执业责任鉴定委员会”进行投票表决。如果有全体委员的2/3以上多数通过,表决就有效。如果鉴定委员会无法得出结论,那么应该交由仲裁机关进行裁决。

实行这一办法以后,会计师事务所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得到了增强。特别是在我国目前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小、数量多、经济实力弱、设立过滥、执业质量差的大环境下,巨大的索赔危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化解。

另外有一点外界可能不太明白,我国目前的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多是采取的有限责任形式,合伙制事务所很少。而这些事务所所承担的“有限责任”,仅仅是它的注册资金30万元人民币。而事务所验资审计业务,数额却动辄要上百万、千万、乃至上亿元人民币。

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它们承担的是合伙注册会计师的无限责任,可是这“无限责任”虽然有利于保护委托者的利益,但是却给执业会计师巨大的经营风险。虽然在这方面,国家早就规定要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可是到现在仍然是一片空白。保险公司这项业务的推出,正好在这方面填补了空白。

有鉴于此,2000年2月28日,我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中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在北京成立。

这是由原来我国的2大会计集团的核心所,隶属于国家税务总局的中瑞会计师事务所、和隶属于财政部的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而成的。这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向“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是我国面对加入WTO之后业务挑战的重要准备。

我们有理由相信,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能够证明“春回大地”的是,2001年11月初,国家财政部、中国证监会联合下发了《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年检办法》。

这个办法规定,凡是具有证券许可证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如果在本年检年度以内,由于职业道德或者严重执业质量问题受到行政处罚、或者执业中没有能够遵守执业准则、规则的,将不予通过年检。

办法规定,凡是没有通过年检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限期整改。在整改期间,不得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凡是在执业中因为没有遵守执业准则规则、而没有通过年检的注册会计师,也要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48小时的培训,并且不得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整改期满以后仍然没有达到要求的,收回其证券许可证。

看来,确实有一些会计师和事务所难过这个冬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