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农产品炒作还是打击农产品炒作,农民种植户在这其中都是受害者。“谷贱伤农”可以理解,“谷贵伤农”也客观存在。所以,在这次打击农产品炒作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千方百计保护农民种植户的积极性,劲可鼓而不可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从某种角度看,这场打击农产品炒作的战役就是失败的。
俗话说:“不破不立”。在这里,“破”的是农产品炒作,“立”的是农民种植积极性,其中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建立国家储备,用农产品托底收购价来保证农民种植利益,否则保护种植积极性就是一句空话。
1 农民种植户劲可鼓而不可泄
在我国,农民占绝大多数,“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一直被放在发展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农民种植农作物有没有积极性不但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牢固不牢固,还直接关涉到社会稳定不稳定的大问题。因为农产品不仅仅与农民有关,而与所有百姓有关。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这也是为什么政府要严厉打击农产品炒作,并且把打击力度提高到比股市、楼市炒作更高程度的主因之一。
有鉴于此,在打击农产品炒作中,自始至终要把种植户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劲可鼓而不可泄。虽然农民工进城务工客观上减少了“八亿农民搞饭吃”的数量,但同时也是因为务农收入大大低于外出打工造成的结果。如果什么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家种田的收入已经与外出打工差不多了,就能从一个侧面表明农民种植户的收入有了起码保证。
然而,现实还很难令人满意。以大蒜种植为例,据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陈明均介绍,2008年我国大蒜产量在1100万吨到1200万吨,当年价格最低时跌到每斤只有几毛钱,可是并没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正是因为蒜农和经销商造成了严重亏损,才导致2009年大蒜产量减少了300万吨到400万吨,在气候影响的“配合”下,游资炒作找到了绝妙时机,引发了价格暴涨 1。
如果当时就能采取启动蔬菜市场调节基金的措施,让亏损的大蒜种植户和经销商都能得到相应补贴,至少不至于亏本,说不定也就没有现在的这波价格炒作。这就是所谓的“亡羊补牢,犹以为晚”。
从中容易看出,保护种植户积极性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建立国家储备,以托底收购价方式保证农民的农产品种植能够盈利,至少是不亏本。而从现在来看,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幅度扩大国家储备品种。
例如,以大蒜、绿豆为例,这些农产品都是一季生产全年消费的,与其它农产品种植一样存在着特有的“饥三年、饱三年”规律。
这时候对于农民种植户来说,一旦某个年份的产量过多或过少,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来年进行调剂。第一年收成好,接下来就加大投入、大面积种植,结果第二年因为产量大增而导致价格大跌,最终反受其害;或者相反,第一年收成不好,接下来大家都不愿意种植甚至田间抛荒,结果第二年因为产量大减导致价格暴涨,而农民却依然不能从中得到实惠,因为这部分利润都流到炒家腰包里去了。
而这时候对于政府来说,如果手中没有一定的国家储备,就会在抑制价格炒作时很被动;相反,如果握有一定的国家储备,在调控价格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说起话来声音也会响三分。
除此以外,农产品种植面积与房地产开发所占耕地面积之间也有一定关系,对保护种植户积极性有关。正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所说的那样,这次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就是房地产开发过度膨胀挤占菜地引起的 2。
2010年楼市低迷、股市降温,导致大量资金从楼市、股市中退出来,选择炒作一些便于贮存、品种较小、产量比较集中的产品,其中就包括蔬菜。这是近几年来蔬菜价格上涨过快的重要原因。2005年以来我国蔬菜价格年平均上涨幅度为20%左右,换句话说,2010年的蔬菜价格与2005年相比大约普遍上涨了1到2倍。周望军说:
2005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发展得非常快。房地产发展过程中首先被挤占的肯定是原来近郊的菜地,种植蔬菜的土地面积减少,必然会导致蔬菜供应没有以前那么充裕,但是也没到供不应求的程度。
所以,如何处理好房地产开发所占耕地与农产品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也是保护种植户积极性的关键之一。如果你硬要在城市近郊的熟地上盖高楼,却把农民赶到距离更远、土地贫瘠的土地上去播种,各方面肯定要受影响。这也是社会上对政府在打击房地产炒作和农产品炒作上采取厚此薄彼的做法非议最多的原因之一。
2 加强全国性生产布局规划
农产品炒作从另一个角度看,还与我国市场布局不合理、运输渠道不健全密切相关。当然,这两者之间本身是有关联的。在一个市场布局不合理的国家中,如果缺乏统一、规范、合理、有序的农副产品流通市场,省与省之间、省与市之间彼此封闭或信息不畅,就很容易助长农产品炒作。
因此,尽快合理布局全国性的农产品生产规划,辅之以高效、合理、有序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将会从根本上打击农产品炒作。例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南等地调查时发现,几乎所有这些批发市场的经销商都说,他们的蔬菜是从山东寿光买过来的,这就涉及到农产品生产、销售、运输的布局问题了 3。
以土豆为例,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土豆是全国质量较好的,乌兰察布市离北京的直线距离是300多公里,但北京市场上的土豆却不是从乌兰察布市采购过来的,而是从山东寿光采购的。这就意味着,至少是乌兰察布市的土豆生产商先把土豆运到山东寿光,然后北京的批发商再从寿光买来土豆在北京市场上销售,这就是最短的路径。说不定,其中还要转几个弯,那就更复杂了。
例如,极端的例子是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市也到山东寿光去采土豆,有点像老百姓所说的“出口转内销”。要知道,这个土豆在上到内蒙古百姓的餐桌上之前,已经在内蒙古和山东寿光之间的公路上来回运输了好几千公里。据测算,这种盲目、无效的运输导致蔬菜流通环节的成本至少要占菜价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有的甚至要占到90%。
早在2002年10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就在当天召开的研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 4:
优化我国农产品区域布局,是进一步发挥农业比较优势、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步骤,也是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的重大变革。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农民意愿,抓住重点环节;
开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资源和市场两个基本点出发,坚持“按比较优势布局”、“按市场需求布局”的方针。既要充分考虑各地资源条件,更要充分考虑市场潜力,防止出现新的积压和卖难;
开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重点是抓好五个关键环节:①产业化,重点是扶植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开拓市场、引导基地、加工增值、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带头作用;②科技进步,重点是加快引进、选育、推广优良品种;③质量安全,重点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④标准化建设,重点是制定科学、完备的标准体系,并且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⑤市场信息服务。
不用说,在加强全国性农产品生产布局规划的同时,决不要忘了脚下这块地。除了在特定时期打击农产品炒作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求城市人民政府必须保证每个市民都有3厘3的菜地,如果这个面积保证不了,就表明这个城市市民的吃菜是不够的。然而,即使这条规定被纳入了市长负责制的所谓“菜篮子工程”,许多地方也没有得到很好落实,这也是全国各地都要集中到某个地方去采购蔬菜的主要原因 5。
农产品全国性生产布局规划必不可少的是蔬菜批发市场和电子交易市场,不但如此,还要尽快从全国层面来建立统一、规范、合理、有序流动的、信息共享的这两大市场,避免盲目运输。从组织角度看,要通过产业化办法解决农产品供应问题,即农业合作社、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配合从根本上解决科研、运输、市场信息不对称、农药残留等问题,这样才能确保数量充足、运输节省、价格较低、安全有保证的农产品供应,从根本上遏制农产品炒作。
1 胡军华、黄世瑾:《农民无缘分羹农产品涨价,价值低估引来游资炒作》,2010年6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
2 冯雅:《发改委:房地产过度膨胀挤占菜地推升农产品价格》,2010年5月30日中央民广播电台。下同。
3 江国成:《发改委官员:以长效机制遏制农产品价格暴涨》,2010年6月9日财经国家周刊。下同。
4 《温家宝:优化农产品布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2002年10月2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
5 江国成:《发改委官员:以长效机制遏制农产品价格暴涨》,2010年6月9日财经国家周刊。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