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提前介入(1 / 1)

提前介入、布局是炒作农产品的前提,这是真正的“打埋伏”。没有这种埋伏,后面的炒作就没有子弹,就无法获得炒作暴利。

提前介入的目的是要抄到真正的“底部”,这样才能确保炒作成本足够的低。为此,通常需要提前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进行市场调查和周密准备,并时刻关注其他领域的价格炒作和气候因素变化。

那么,什么时候才算是提前介入的最好时期,或者说什么时候才是真正的“底”呢?在河南做大蒜经纪人20多年的李运领介绍说: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为经销商和种植户进行撮合。2009年,大蒜主产区河南省杞县有三分之一的大蒜在收割前就被经销商“承包”掉了;2009年12月时每亩地的承包价是3000元,因为承包商看好2010年的大蒜价格,所以一过春节承包价就上涨到每亩地3800元到4000元。

由此判断,此时此刻4000元以下的承包价就可以看作是“底部” 1。

1 寻找上家

游资炒作农产品必须首先寻找上家,目的是为了控制货源。

游资深深地知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手中没有足够的“子弹”,要想在农产品炒作中呼风唤雨就会很难很难,至少也会大大提高炒作成本和风险,说不定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寻找货源的主要渠道分为两种:直接渠道、间接渠道。

直接渠道就是指农产品种植户,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是一手货,路途虽然较远,运费也可能较高,但收购价格相对便宜;间接渠道就是指农产品经销商,从他们手里得到的是二手货、三手货,虽然价格不一定最便宜,但仍然是有利可图的,否则这买卖就不干了。

为了能够捡到价格更便宜的二手货,游资在炒作农产品之前一般总会先散布谣言,如“今年(或明年)某种农产品将获得大丰收”啦,“这几年我国某种产品进口量大增、市场供应充足”啦等等,在市场上诱导做空,目的是希望这种农产品或其他农产品的价格降下来。

这种做法不一定保证能奏效,但俗话说“胆大的吓死胆小的”,总有一些规模较小、胆量较小的经销商尤其是农产品种植户,会被这些真真假假的信息搞得晕头转向。更何况,也总会有一些人由于资金周转不灵、手中已有一些获利、担心以后价格跌下来无利可图等原因而出货的,这样就正好上了这些大经销商的当。

等到价格真的降下来后,大经销商们再开始转手做多。

这就像炒股票一样,通过不断地散布谣言和震仓,你便有机会筹集到足够多的底部筹码,从而具备掀起一波炒作行情的资本。

具体到农产品身上来说,如果你拥有了足够多的农产品现货供应量和期货筹码,也就表明你控制了这种农产品价格。因为无论别人想买想卖,都会因为“子弹”不够,而掀不起惊涛骇浪来的。

那么,游资从这种寻找上家中究竟会得到多大的好处呢?

广州市一位大蒜批发商透露说,据他了解,大蒜一级批发商2010年直接向种植户收购的价格中,每斤1.3元至1.5元的占30%、每斤1.8元至2.1元的占70% 2。如果这些大蒜的对外平均批发价是每斤4元,从中简单推算一下就知道这些老板究竟可以赚多少了。所以说,真正的大蒜种植户是赚不到几个钱的,“大头”都被这些中间商赚去了。

当然,越是介入得早、越是能抄到底的经销商,从中赚的就越多。

在广州最大的外地蔬菜交易场所江南果蔬批发市场,经营大蒜生意十五六年的欧阳先生告诉记者,他的货是从山东金乡的冷库收购过来的,大约在3.8元至4.1元一斤。“去(2009)年大蒜的二级市场批发价(对零售商)约为1.3元至1.7元一斤,今年的批发价则是3.8元至5.9元一斤。这样的价格范围并不是相对应的,比如4.1元进货的价格最高时卖给零售商为5.9元一斤,但是4月来只卖过一天这样的价格,其他时间有时卖4.1元的进货价,有时只能卖3.8元一斤。”他坦言,二级批发商赚取的大蒜毛利并不高。“我卖的是量,一天卖四五十吨,一般利润只在每斤5分钱以内。”

这样的价格到达最终消费者手里又怎么样呢?

广州市民郑小姐对记者反映说,2010年4月下旬福今路某超市的蒜价达到每斤8.9元,她买2头蒜竟然花了3.8元。这样算起来,超市即使是以最高的价格进货,至少也可以每斤赚3元,更不用说这些以量取胜的层层经销商(炒家)了。

2 寻找下家

游资炒作农产品,在寻找上家的同时就必须联络下家。虽说等到农产品上市后也可以进行销售,但对于量大货足的炒家来说,如果不做好这一步,将来的炒作风险就是大大的,获利空间也会被大大压缩。

而实际上,这一步在游资直接深入到田间地头承包、收购时,甚至在此以前就开始了,通常是收购商(或“做市商”)转手倒卖给经销商,当然收购商本身也可能就是经销商的。

但显而易见的是,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有许许多多环节,其中并不只是一道经销商,所以收购商必须依靠其他各个环节的经销商,才能共同把农产品传递、销售给最终消费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赚钱,这样也就共同推高了农产品价格。

收购商需要寻找下家经销商,而经销商也同样需要寻找上家收购商,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虽然上家拿到的农产品价格低,但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上家”的,其中原因可能是自身资金实力不够,或找不到可以储存的冷库,或是其它什么。

一位参与这轮农产品炒作的炒家透露,炒作是这轮农产品价格涨价的罪魁祸首。但要炒作一种农产品,就必须首先与“业内人士”联合起来。这里的“业内人士”,实际上就是大的“做市商” 3。

换句话说就是,游资炒家单靠自己的力量还不行,还必须和做市商联合行动才能确保成功。比如炒家在炒作大蒜、绿豆时,如果这些大蒜、绿豆是出口的,这里的做市商就是出口商;在炒作玉米时,玉米的主要用途是做饲料,所以这里的做市商就是饲料厂、酒精厂;在炒作棉花时,棉花的主要用途是纺织,所以这里的做市商就是纺织厂。

游资要想炒作农产品,首先要千方百计满足这些做市商的需求,否则这些农产品炒作起来后又到哪里去呢?如果找不到下家,找不到“替死鬼”,它们的暴利也就无从落实。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做市商既可以是国内游资,也可能是国际游资。从最近几年来的发展趋势看,国际游资在其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表明控制我国农产品产业的危害更大。

2010年4月23日,在河南省已经运作了10年的全球粮油巨头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投资的“益海嘉里”粮油项目,正式落户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原大地是我国粮仓,也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外资大举进入我国中西部,并且把重点瞄准我国粮仓以及其他农产品,必然会给我国农业和农产品安全造成极大风险,到时候中国人的口粮如果都掌控在外资手中,那风险就可想而知了 4。

要知道,今天的大豆危机早在10年前就已经被一部分人洞察到了,并提出了相应警告,但我国有关部门并没有对此引起重视,所以才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如果有关部门现在还不重视上述国外巨资对我国农产品尤其是小麦、玉米等的操纵,逼迫河南、安徽、湖南、湖北、黑龙江等产粮大省对工业和城市化发展作出让步,我国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安全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这就是说,如果做不到完全杜绝游资炒作农产品,至少也要把相当一部分重要的做市商控制在国内资本甚至国有资本手中。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抑制农产品炒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保农产品市场安全。

不用说,要做到这一点同样需要现在就引起重视,并提前介入。

1 孙晶、郑秋元:《菜价暴涨不止幕后调查,煤老板花几亿炒大蒜》,2010年5月17日羊城晚报。

2 孙晶、郑秋元:《菜价暴涨不止幕后调查,煤老板花几亿炒大蒜》,2010年5月17日羊城晚报。下同。

3 《炒家自曝大企业、国资参与农产品炒作》,2010年6月3日海峡都市报。

4 余丰慧:《中国粮仓的钥匙决不能让外资抢走》,2010年6月21日经济参考报。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