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蔬菜大棚里种菜,已是一种普遍做法,可是这其中同样大有科学原理。只有提高科技含量,大棚种菜才能取得最佳效益。这方面关键要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基本要领
大棚种菜通过以下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
[1]园土消毒。这主要是指每平方米面积要用3~5克多菌灵或溴化甲烷进行处理,目的是为了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2]双层覆盖。在大棚内覆盖地膜,可以让地表温度提高2℃;也可以增设小拱棚,使里面的环境气温保持在15℃以上。
[3]改进架膜方式。用铁丝而不是竹竿、竹片架膜,由于能减少遮光度,所以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
[4]改进灌水方式。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方式而不是传统的大水漫灌,可以使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10%以上。
[5]选用无滴棚膜。这是一种不会凝聚水滴的塑料薄膜,适光率可达98%以上。如果是一般棚膜,要求每天都要清扫、不留水滴。
[6]经常撒草木灰。经常在大棚内撒干草木灰,有利于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促使蔬菜健康生长。
[7]增施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在棚内燃烧沼气的办法,一方面提高棚温,另一方面又能补充二氧化碳。
[8]使用反光幕。在棚室后墙设置反光幕,下端垂直地面,就能起到增强弱光区光照作用,提高地表温度2℃~3℃。
[9]施用生长调节剂。正确使用外源性植物生长激素等生长调节剂,有利于促进植株生长、防止落花落果。
[10]巧妙用药。用粉尘、烟雾等施药方法而不是喷雾施药法,既简单易行,又能减少湿度,用药的效果还更稳定、持久。
“人工呼吸”
植物和人一样,也需要呼吸。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气体。根据这一原理,在蔬菜大棚内补充二氧化碳,能够起到十分明显的增产效果。研究表明,当蔬菜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1000ppm时,黄瓜的产量可以增加15%、辣椒增产25%、番茄增产30%、芹菜增产43%。
那么,怎样在蔬菜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气体、给植物进行“人工呼吸”呢?这里介绍两种方法:
[1]增施有机肥
增施有机肥的目的,主要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蔬菜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从而增加二氧化碳释放量。这种方法很简单,成本也低,缺点是二氧化碳气体释放量较小。
[2]化学反应
利用酸和一些碳类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将碳酸氢铵放入塑料桶内,然后缓缓注入稀硫酸,让它们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具体用量是:每亩面积大棚内使用碳酸氢钠2.5公斤、稀硫酸5公斤。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方法一般在蔬菜开花以后进行;开花期前植株生长较慢,二氧化碳需求量小,可以不施或少施。
“气象日记”
蔬菜大棚虽然是一个“温室”,可是“温室里的花朵”同样需要精心照顾、注意“冷暖”。每天记录“气象日记”,适时调整温度和种植办法,是一条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的有效途径。
天津市西青区农民任广元,从1984年到现在的20多年间,每天坚持记“气象日记”。在他的“气象日记”本上,每页左边都要注明当天天气情况,用特定符号代表雨、雪、风、霜、雾;右边记录温度,注明当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温差,便于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把握下种时间、调节棚内温湿度、在行情最好的时候集中上市。
这样做的结果是,他的种菜收入硬是比其他人高出两三倍。就在周围菜农抱怨种菜不赚钱时,他每年的纯收入都有两三万元,最高时达到4.9万元。
一膜多用
蔬菜大棚必然要用塑料农膜,而这也是一笔不小开支。如果能做到一膜多用,就能降低生产成本、间接提高经济效益。
一膜多用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次覆盖,多茬连种。后茬作物播种时,最好是在原来的栽植穴播种或定植,这样就用不着破坏原来的地膜了。
[2]先做小拱棚,然后做地膜。对于春种早熟作物如早玉米来说,移栽后先搭小拱棚,气温回升后落下薄膜作地膜用。
[3]地膜平盖,多茬使用。春季将地膜平盖在畦面或作物表面,气温回升后把它回收后保管好,以后需要时可以反复使用。
[4]旧膜套新,双膜覆盖。将新膜盖在畦面上,用旧膜搭小拱棚套在新膜外面,既能提高土壤温度,又能保护新膜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