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殖业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往往可以混种、混养。只要“混”得好,就会产生1+12的效果。当然,其前提条件是必须尊重科学,而不是胡乱搭配。以猪鱼混养为例,就有以下要领:
构建生态食物链
猪鱼混养的主要依据是能够构建生态食物链,把猪的粪尿注入池塘养鱼,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河北省唐河县农民杜永省,1999年从报刊上获得猪鱼混养模式的信息后,就和妻子走上了一条养鱼、喂猪的路子。
他筹集6万元资金,在荒冈坡上建起5.5亩地、拥有48间标准猪舍的养猪场。一方面,他引进优良品种,购买浓缩饲料和自配饲料相结合、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他与武汉、深圳等地的肉食加工企业建立常年供货合同,扩大销路。就这样,几年来他的养猪规模越来越大,累计出栏生猪2500头,产鱼1.6万公斤,产值130万元,每年净赚10万多元。
因地制宜
猪鱼混养应当因地制宜,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湖北省黄岗市的王佑朝,退休后回到老家农村,承包了58亩低洼田,因地制宜把它改建成一个50亩水面的大池塘,并在池塘北岸盖起一座简易的楼式猪房和一排平舍圈,从此开始了猪鱼综合养殖。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以饲料喂猪、猪粪(污水)入池肥水,肥水养鱼、塘泥还地种菜。猪、鱼、菜互利共生,相得益彰,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还净化了环境。
6年来,在他的辛勤劳作下,他的猪栏每年存栏猪保持在200头,每年出栏育肥猪100头;与此同时,他的鱼塘每年产鲢、鳙、鲫等成鱼1.7万公斤以上,猪鱼合计每年产值12万元以上,年利润3万元。
提高科技含量
猪鱼混养也要注重提高科技含量,这才是真正向科技要效益。
天津市北辰区农民李宝国,在当地的养猪户中大名鼎鼎,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养猪规模有多大,而是因为他发明了一种名叫“发酵液”的猪饲料。这个小发明不仅提高了养猪科技含量,可以使每一头猪每年节省饲料费600元,而且养出来的猪一个个“精神抖擞”、膘肥体壮。
李宝国从1986年开始养猪时,别人都在用酒糟喂猪,可是他找到饲料研究所,要求采用标准饲料喂猪,结果当年就实现利润翻番。
在养猪的同时,他与专家一起研究发明“发酵液”,经过多年试验终于获得成功。平时那些棒秸、芦苇、向日葵秆等废弃物,到了他手里全都成了宝物,与鸡粪一起,经过发酵后就能变成猪的美食,饲料费从每公斤1元降到0.36元。仅此一项,他的100头存栏生猪就可以每年节约饲料费五六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