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为什么夫妻搭档生意好(1 / 1)

从事农副产品销售,尤其是背井离乡去城里销售,一个人忙不过来,需要有个帮手,这时候夫妻搭档就很理想。研究表明,夫妻搭档搞销售“1+12”。这就是为什么处处可见早市、夜市上夫妻搭档屡见不鲜的原因所在。

夫妻搭档有帮手

山东省高密市李家营镇,活跃着500多对夫妻贩运队。他们贩完水果贩蔬菜,什么行情好就贩什么。不仅将当地蔬菜贩到了青岛、北京等大城市,有的还贩出了国门。在城里销售蔬菜时,一般是丈夫卖、妻子收钱打下手。他们都有自己的货车,一对夫妻一般只卖一个品种。由于贩运量大、价格便宜,蔬菜又很新鲜,所以很受消费者欢迎,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不但不影响家里的农活,而且在外面收入还特别好。

据测算,这种夫妻贩运队最主要的投资就是运输工具,买一辆载重2吨的农用车一般需要三四万元,如果是二手车就更便宜了。如果资金不足,也可以两户人家合伙做,有1万元流动资金就行了。这种做法的关键,一是要灵活掌握信息,看准市场需要什么卖什么;二是要选择合适的销售地点,离居民区越近越好,不但租金便宜,而且适合流动销售。

夫妻搭档有分工

夫妻搭档的分工很重要,否则准会乱了套。

例如,可以在自己家里或在城里租一套普通住宅,只要女主人厨术不错,就可以开一家无需店面的家庭快餐外卖店。一般的夫妻分工是:妻子下厨、炒菜,接待上门顾客;丈夫骑着摩托车或三轮车送货。

由于快餐的主要销售对象是公司白领,以及中午无法回家吃饭的双职工,所以可以采取上门或电话预订方式。

这里的关键在于饭菜味道好、清洁卫生、价格公道、送货及时,在时间上尽量满足顾客需要。只要做到了这些,这就是一项非常好的创收项目。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小面店等。选择一个人口流动量大的地段,附近最好有学校或机关单位,面积不需要大,只要有一间店面就行了。一天三餐品种各有不同:早上卖稀饭、油条、包子、馒头,中午是面条、米饭,晚上供应大排档。只要夫妻俩分工好、饭菜味道好、清洁卫生,能够吸引回头客,就一定会财源滚滚而来。

夫妻搭档有合作

出门在外搞销售,夫妻搭档的合作非常重要。一旦脱节,不但做不出生意,而且还会影响夫妻感情。如果合作得好,生意会越做越大,而且一点也不费力。

2002年8月,四川省万源市农民郑芝兰,在广东省东莞市打工后回四川,因为乘火车没座位,车厢里挤得水泄不通,她整整站了一天一夜,差点晕倒在地。车上有人感叹道:“如果有人卖板凳,我宁愿10元钱买一个,也不愿意站着活受罪!”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在重新去东莞的路上,她尝试性地花100多元买了100个塑料凳,叠在一起不到1米高,装在2个蛇皮袋里。上车后她每个凳子卖4元,不到2小时就卖出99个!剩下的那个有人愿意出10元高价,但她坚决不卖,因为她也要自己坐。

从此,她立即辞了原来的工作,把丈夫叫来一起在火车上卖凳子,一趟往返就净赚2000多元,比打工来钱快多了。

从此,夫妻俩搞起了合作:郑芝兰一个人专门在火车上叫卖,丈夫则守在南昌专门购买和输送凳子,保证列车中途货源不断。这样一来,3天时间就往返一次,可以卖出七八百张凳子。由于缩短了营运周期,既减少了车票开支,人也不累,而且还提高了经济效益。为了“男女平等”,他们还排了一个“轮班作业表”,一个星期调换一次岗位。

按照这个模式,从2002年9月底开始,郑芝兰夫妇经营3个多月,到年底一结算净赚4万多元,仅仅其中一个“十一”黄金周,两人在7天里就赚了近1万元。

现在他们广开线路,把儿子及女朋友,另外又找了两位亲戚,把这种模式推广到3条线路,每个月可净赚4万元。

仅仅1年多时间,郑芝兰夫妇就净赚16万元,其他每个人也有四五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