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经济并不高深莫测。说穿了就是,利用节日来临、市场消费旺盛之际,通过给市场供应充足、优质、新鲜的农副产品,加强宣传、扩大销售、巩固市场、分享财气。
在这方面,关键是注意以下3点:
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过节和过去大不一样,消费特点在不断变化。瞄准这个市场,其中蕴藏着大量商机。
例如在我国,每年过端午节时各地都有吃粽子、悬挂艾蒿和纸葫芦等传统习俗。过去这些消费都要自己动手,吃粽子要自己裹、艾蒿也要自己登山去采。现在则不一样了,一方面是没有这份“闲工夫”,另一方面是“懒得动”了,还有许多年轻人根本就是“不会”。开动脑筋,这方面就有很多市场空白——
你不是没有这份“闲工夫”吗?那好,我来帮你包粽子、采艾蒿,卖给你;
你不是“懒得动”吗?好呀,我就举办各种“粽子节”,促使你动起来,你花钱、我赚钱;
你不是“不会”吗?那我就举行包粽子比赛、培训、知识竞猜,我既能扩大知名度,又能从中获益。
注重文化品位
节日都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节日的表象就是文化。所以,围绕节日经济做文章,一定要注重提高文化品位,在满足消费者“节前努力赚钱、节日爽快花钱”的传统文化背景下,以文化消费尤其是休闲消费赚钱。
看一看圣诞、元旦、新年以及其他所有节日,几乎都有一种富足、喜庆、热闹的色彩,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消费者才会去购物、交友、聚会,随之而来的是消费狂潮。
看一看在节日经济中能赚个盆满钵溢的,无不是绞尽脑汁、频出新招、注重文化品位的。尤其是每当节日来临前,各种各样的喜事、聚会大量增加,主办者甚至需要开列清单、提前踩点,那些具有特色和文化品位的消费、商品,尤其受欢迎。
善于分享财气
节日年年都在过、人人都在过,关键是能从节日经济中分享财气。这里的方式多种多样,应当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从中分享财气。
江苏省宝应县有个偏远的小官庄镇,那里的农民特别喜欢圣诞节。因为每当每年圣诞节来临,欧美包括亚洲的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商业巨头的2万多家门店中,处处都在叫卖小官庄的圣诞礼品,美国人每家每户的圣诞树上挂的都是他们生产的灯饰。
该镇3万多人口,家家户户从事玻璃饰品加工,龙头企业5家、加工大户400多家、专业研发人员超过500人,每年研制的新品上万个,在国内圣诞礼品行业独树一帜。
在过去,他们的出口业务主要通过外贸公司,而现在已经发展到自己从外商手里直接接单。在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上,当地总会有300多名农民摆摊设点、争抢订单,不少企业直接远赴欧美、到外商家门口做生意。该镇最大的玻璃制造企业美瑞华公司,产品更是直接进入美国沃尔玛等10多家零售业巨头的连锁店,走进美国千家万户。
2005年,该镇销售额超过4.8亿元,人均产值8万元,家庭存款总额超过2亿元。
从节日经济中分享财气,小官庄农民可谓做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