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销售要取得高效,必须有新亮点。这项工作虽然有难度,但要努力追求。
把商品变成艺术品
大家都知道,任何商品一旦提高到“艺术品”的地位,就会身价倍增。这种摇身一变,并不是牵强附会,而是应当有根有据。因为许多农产品本身就是“艺术品”,两者之间有着必然联系。这里以食用草莓成为盆景来加以说明。
草莓如果当作食品销售,是按照“斤”来卖的;而一旦成为艺术品,成交价格马上就会翻番。
浙江省嵊州市农民叶乃方,是个草莓种植专业户。与众不同的是,面对草莓供大于求、价格逐渐走下坡路趋势,叶乃方不拿草莓当水果看,而是把它加工成盆景草莓,不但好吃,而且好看。草莓不在其他场合销售,而是拿到花市上去卖。在出售草莓的同时,给顾客赠送若干肥料以及保养手册。
在种植草莓时,他别出心裁地直接将草莓栽在花盆中。这样,花果期长达六七个月的草莓,就自然而然成了观赏和食用功能俱备的盆景。由于这种做法并不多见,所以这种草莓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价格当然也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由此可见,本来很寻常的农产品,只要善于揣摩消费者购物心理,调整自己的固有思维和种植习惯,翻出花样经来,就能找到销售亮点。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本书前面介绍过的在苹果上用不干胶纸贴字,成熟后的苹果上会留有“福”、“禄”、“寿”、“喜”等吉祥字语或图案;给西瓜套上方形玻璃柜,可以生产出“方形西瓜”;将一无用处的柿叶,加工成身价陡增的“柿叶茶”……如此等等,稍微动动脑筋,就会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在市场销售中出奇制胜。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销售是一项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它需要销售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提高销售艺术。这方面工作做得好,必定会挖掘销售新亮点,大幅度提高销售效益。
河南省渑池县农民张来方,过去也和其他农民一样靠天吃饭,一年忙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1998年,当地的山里刚刚办起煤矿和铝矿,他看到那些工人吃的蔬菜都要到几十公里外的城里去采购,于是马上改变了过去一贯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做法,率先在村里搞起了蔬菜种植,专门为矿区供应蔬菜。由于服务周到、经营得法,当年他就净赚七八千元,在当地先富了起来。
很快,村里其他人也开始大面积种植蔬菜了。这时候,爱动脑筋的张来方,马上转行种起了中药。他到处拜师、广交朋友、虚心学习,最终确定小面积试种柴胡、丹参、黄芩等10多种常用中草药。由于在种植时就考虑到了销路问题,当年他种植的第一批药材很快销售一空,第二年正式开始了大面积种植。就这样,他专门做起了中药材生意。
为了帮助大家共同致富,从2002年开始,只读到初中一年级的他将自己多年的经验记录下来,编成了一本《种地笔记》,在当地农民中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