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怎样使普通农产品卖出好价钱(1 / 1)

农民从事销售业,最容易进入的就是农产品销售。怎样使普通农产品卖出好价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方面的技巧主要有:

了解行情

密切关注市场行情,是保证农产品销售能够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步骤之一。这项工作不只是产品上市时要做,而且应该提前到播种阶段。精明的做法是,至少应当在产品上市以前就摸清市场购销动向、行情走势、价格趋势,甚至可以敲定销售对象,直接签订销售合同,以确保产销一条龙服务。

拓展渠道

要提高销售效益,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拓展各种销售渠道。在各种渠道中,也有一个货比三家的问题,更不用说渠道多了,货物周转加快,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耗和积压。主要销售渠道有出售给商业部门、粮贩、零售等。除此以外,还要尽可能地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提前安排好销售渠道。

重视宣传

在当今信息社会,能否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扩大影响,对大宗农产品销售起着决定作用。否则,即使你的农产品质量很好,也会由于信息不畅,身居闹市无人问津。媒体宣传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电脑网站等,各有各的优势。要充分利用新闻手段,作免费宣传,既省钱,效果又好。

舍近求远

绝大多数农产品都具有地域性,即只能在某个地区种植。遇到这种情况,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尽量送往该产品的非种植区进行出售。在这个地区司空见惯的产品,换个地区就可能物以稀为贵、变得俏当起来。相反,如果在种植区出售,不但卖不出价格,而且消费者概念中还会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或厌烦心理。

选择运输

有许多农副产品如瓜果、蔬菜等都有一个保鲜度问题,采用不同的远距离运输方式,在销售价格、保证供应方面会有很大不同,因为它们的运输速度、费用、运量等有很大不同。如果商品价值较高、时间要求紧迫,应当尽量采取火车、航空运输方式,虽然费用较高,可是盈利也往往较大。

名特优新

相对于普通农产品来说,名特优新产品更能卖出好价钱。所以,要积极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农产品,尤其是那些科技含量高、产品档次高、产品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这样的“秘密武器”,就一定会赢得市场先机,高效益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错季销售

农产品上市往往具有很强季节性,所以,如果能人为地错开上市高峰期,就容易取得高效益。尤其是像瓜菜、水果类产品,旺季和淡季的价格往往悬殊很大。如果能充分利用这样的季节差,努力发展早熟和反季节品种,人为地使得产品上市时间提前或推迟;或者通过保鲜手段,把农产品贮藏到淡季出售,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提高品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农产品销售必须迎合这种市场需求,引进、开发、推广一些品质较高的名优稀特新品种,以新品种来引导新的市场需求、不断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创造高效益。

降低成本

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成本核算,只有把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才可能有利可图。农产品销售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依靠新品种、新工艺、新机械来降低成本,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只有在这方面下工夫,紧跟潮流,才可能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

工艺造型

农产品的工艺造型包括3个方面:一是本身就具有工艺化、造型化的农产品如佛手;二是在销售水果、蔬菜时,通过营造出各种工艺造型来,可以增强观赏功能、有利于促进销售;三是具有工艺造型的农产品走上餐桌后,会更受消费者欢迎,如香蕉型小西红柿、飞碟型南瓜、黑色花生等。

时鲜蔬菜

许多农产品尤其是蔬菜、瓜果等时鲜产品,在市场上更受消费者欢迎。为了提高效益,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前或推迟种植一些合适品种,因地制宜投入市场,以便大批量农产品还没有上市时,就先赚一笔。当然,也可以从外地紧急调运至本地销售,既丰富当地品种,也能赚取更多差价。

土洋结合

本地出产的农副产品多和“土”有关,不像进口农产品那样身份“高贵”。在过去,有些消费者总以为只有进口农产品才配得上卖高价、土产品只能矮人三分。其实,现在的消费观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一些土生土长的品种如土鸡(又叫本鸡、草鸡)、土鸡蛋因为营养价值高和适口性好,反而更受欢迎。

节日多卖

节日经济在消费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城市里,每当节日来临,各种产品包括农产品消费量会急剧上升。所以,应当充分利用节日抓住契机,提前准备好应时商品。尤其是在五一、中秋、元旦、春节几大节日中,精心推出各种名特优新瓜果、蔬菜、水产、禽类产品,一定会赚个满载而归。

加工后销售

刚刚收割上来的农产品,往往会因为沾有泥土、砂粒、枝叶等杂质,没有卖相,影响美观和食用,不便于销售。对于这些农产品,一定要经过精选加工,去掉杂质和尘土,在此基础上进行销售,价格就会陡然上升。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既便于销售,也会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