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苏丹,非常喜爱自己的园子,在园子里种上世界各地的花草树木。他每天都要到园中看三次:第一次是在七点,他刚起床,第二次在下午三点,最后一次在五点半。任何植物和蔬菜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但是让他驻足时间最长的却是一棵枣树。

苏丹有七个儿子,其中六个都很强壮,有男子汉气概,让苏丹非常自豪,但是小儿子却整天围着家里的女人转,让他不喜欢。苏丹也曾训斥过他,但是他置若罔闻,也曾打过他,可是他却我行我素,也曾把他绑起来,然而他却依然故我。终于,苏丹厌倦了,不再指望他改正恶习,从此对他不闻不问。

时光流逝,有一天苏丹高兴地发现枣树结果了。他告诉维齐尔:“我的枣树结枣子了”;他告诉大臣们:“我的枣树结枣子了”;他告诉法官们:“我的枣树结枣子了”;他最后把这消息告诉了城里的所有有钱人。

他耐心地等了些天,一直等到枣子快熟了,然后把六个儿子叫来,对他们说:“你们必须有个人去看枣树,一直看到枣子长熟了。要是没有人看的话,枣子会被奴隶偷走,那样的话我就又要有一年没枣子吃了。”

大儿子回答说:“我去看,父王。”然后他走了。

小伙子首先把奴隶召集起来,要他们在树下彻夜打鼓,因为他担心自己会睡着。于是奴隶们打起鼓,小伙子跳着舞,一直跳到四点钟。这时天太冷了,他跳不下去了,其中一个奴隶对他说:“天快亮了;枣树没有危险了;躺下来吧,主人,睡一会儿。”

于是他躺下睡着了,奴隶们也跟着睡着了。

几分钟后,一只鸟儿从附近的灌木丛中飞过来,把枣子全吃了,一个也没留下。当树上的枣子都被吃光了之后,它又飞了回去。不久,一名奴隶醒了过来,想找枣子,却一个也没看见。于是他跑到小伙子身边,把他摇醒,对他说:

“你父王让你来看枣子,而你却没有看,如今枣子全被鸟吃光了。”

小伙子跳了起来,亲自到树下看一看,果然一颗枣子也没有了。他大声哭了起来:“我该怎样对付王说呢?我是该告诉他枣子被偷了?还是告诉他下了一场大雨,刮了一场大风?不过那样的话,他会让我把枣子捡起来,交给他,而我却一个也捡不到。我要不要对他说是贝都因人把我赶跑了,等我回来时,枣子全没了?那样的话,他会说:‘你带着奴隶,他们难道不能和贝都因人争斗吗?’最好还是实话实说,我就去告诉他真相吧。”

于是他直接去找父亲,发现他正和五个儿子坐在阳台上。小伙子低下头。

“把园里的情况跟我讲一讲,”苏丹说。

小伙子回答:“枣子都被鸟偷吃了,一个也没剩下。”

苏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鸟来的时候,你在哪儿?”

小伙子回答:“我一直看到鸡叫,这时天快亮了,于是我躺了一会儿,睡着了。当我醒过来时,一个奴隶站在我身旁,对我说:‘树上一颗枣子也没了!’我跑到树下一看,果然如此。这就是我要对您说的。”

苏丹回答道:“像你这样的儿子只晓得吃了睡,睡了吃。我不认你这个儿子了。你给我滚得越远越好,当枣树再结果时,我再派另一个儿子去,他会看好的。”

于是他等了很多个月,一直等到枣树挂满枣子,比去年结的还要多。等到枣子快长熟时,他又派一个儿子到园子里去,对他说:“我的儿子,我很想吃这些枣子。去好好给我看着,今天的太阳就会让枣子长熟。”

小伙子回答说:“父王,我去了。明天七点过后,您派一个奴隶来打枣子。”

“好的,”苏丹说。

年轻人来到枣树旁,躺下来睡觉。到了半夜,他爬起来看一看,枣子全在——非常漂亮的枣子,在枝头摆动。”

“啊,父王的确有口福了,”他想。“哥哥真是个大傻瓜,那么不小心!如今他丢了脸,我们都不再理他。好吧,我要一直看到鸟儿飞来。我倒是要看看鸟儿怎么偷。”

他坐下来看书,一直看到鸡叫,看到天亮了,枣子还挂在枝头。

“噢,父王就要吃到这些枣子了;现在它们都很安全,”他心里想。“我要倚在树上,舒服舒服。”于是他倚在树干上,睡着了,鸟儿然后飞过来,把枣子全吃了。

太阳出来后,奴隶来找枣子,却一个也找不着。他把年轻人叫醒,对他说:“瞧瞧树上。”

年轻人一瞧,枣子全没了。一想到苏丹,顿时他的耳朵什么也听不见了,两腿打颤,舌头发硬。瞧见他这模样,奴隶害怕了,问道:“主人,怎么回事?”

他回答说:“我哪里都不疼,但是却又全身不舒服。我的身体很棒,却又感到身体很弱。我害怕父王,因为我不是对他说过吗,‘明天七点你就能尝到枣子’?他会把我赶走的,就像赶走哥哥那样。在他找我之前,我还是自己去吧。”

然后他爬起来,走上一条直达宫殿的路。还没走几步,他就遇到一个人,端着一个大银盘子,上面盖着白布,准备用来盛枣子。

年轻人说:“枣子还没熟呢;你明天再来。”

奴隶和他一起走进宫殿,苏丹正和四个儿子坐在那儿。

“早上好,父王,”小伙子说。

苏丹问:“你看见我派去的人了吗?”

“看见了,父王,不过枣子还没熟。”

苏丹不信他的鬼话,说道:“全因为我儿子的过错,我第二年又没吃到枣子。给我滚得越远越好,你不再是我的儿子。”

苏丹望着剩下的四个儿子,答应无论是谁把树上结的枣子给他带来,他都将重重有赏。然而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他却一直没吃到枣子。有个儿子想打通宵的牌,还有一个骑在马上,绕着枣树转圈,而另外两个,同时也是苏丹的最后希望,则点起了篝火。然而无论他们怎么做,结果全都一样。到了黎明时分,鸟儿把树上的枣子全都吃了。

第六个年头到来了,树上的枣子比往年结得更多。总管走进宫殿,把看到的情况告诉苏丹。苏丹只是摇摇头,伤心地说:“那些对我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有七个儿子,可是五年来枣子都被鸟偷吃了。今年也必定和往年一样。”

话说小儿子正习惯地坐在厨房里,听见了父亲的这番话,于是站起来,走到父亲跟前,跪在他面前。“父王,今年您一定会吃到枣子的,”他哭着说。“枣树有五个大枝,城里恰巧有五个部落,我把每个枝分给一个部落。”他的父母亲只是哈哈大笑,以为他在瞎说八道。

有一天,苏丹得知枣子成熟了,便派一名佣人去看枣子。他的儿子刚好在附近,听到了这项命令,于是说:

“您怎么会让一个佣人去看枣树,却不让您的儿子去呢?”

父亲回答:“噢,六个都不行,都失败了,你成吗?”

男孩回答:“您今天耐心点,让我去,明天您就会晓得我能不能把枣子给您带来。”

“就让这孩子去吧,大王,”他的妻子说。“我们能吃到枣子也好,吃不到枣子也好,都让他去吧。”

苏丹回答说:“我不会阻拦他,不过我对他心里没底。他的哥哥们都答应得好好的,可是他们又做了些什么?”

男孩恳求说:“父王,只要您、母后和我明天还活着,您一定会吃到枣子。”

“那么你就去吧,”他的父亲说。

男孩来到园子里后,让奴隶们把他独自留下,他们则全都回家去睡觉。等到就剩下他一个人时,他躺下来,一直睡到一点钟,然后爬起来,坐在枣树对面。然后他从身上掏出一些谷子和沙子。

他嘴里嚼着谷子,嚼着嚼着就快睡着了,然后他把一些沙子放在嘴里,使自己保持清醒,一直等到鸟儿飞过来。

鸟儿先四下张望了一下,没看见他,便低声自言自语道:“附近没人,”然后轻轻扇动翅膀,飞上枝头,伸长了嘴,准备啄枣子。男孩悄悄溜上前去,揪住它的翅膀。

鸟儿掉过头,迅速飞走,但是男孩却紧紧揪住不放,甚至飞到了空中也不放松。

“我说人啊,”当脚下的群山都变得很渺小时,鸟儿说,“要是你掉下去的话,你还没落地,早就死了。所以,最好还是你走你的,我走我的。”

男孩却回答说:“不管你到哪儿,我都跟你去。你甩不掉我的。”

“我又没吃你的枣子,”鸟儿争辩说。“天就要亮了。你让我走吧。”

男孩说道:“就因为你来把枣子偷走了,害得父王不喜欢六个哥哥。今天,要让父王见见你,也要让哥哥们见见你,还要让城里所有人都见见你。而后父王就会开心的。”

“哦,你要是不放手的话,我就把你摔下去,”鸟儿说。

于是它越飞越高,一直到地球也像其它行星那样闪烁。

“要是你从这儿掉下去的话,你还能剩下几根骨头?”鸟儿问。

“该我死的话,我就死吧,”男孩说,“不过我绝不放开你。”

鸟儿发现多谈无益,就重新回到地面上来。

“现在你到家了,放我走吧,”鸟儿再次哀求道,“最起码我们可以订个契约吧。”

“什么契约?”男孩问。

“你救我于太阳,”鸟儿说,“我救你于大雨。”

“你怎么能做得到?我又怎么晓得能不能相信你?”

“从我的尾巴上拔一根羽毛,但你需要我时,无论我在哪里,只要把羽毛放在火上,我就会来救你。”

男孩回答说:“好吧,我同意。你走吧。”

“再见,我的朋友。只要你呼唤我,哪怕是在大海之中,我也回来的。”

男孩目送着鸟儿远去,然后径直朝枣树跑过去。当他看到枣子时,心中非常高兴,身体感到更加强壮,目光更加明亮。他哈哈大笑,对自己说:“这就是我的运气,一个爱钻厨房的人!再见,枣树儿,我要躺下了。从前偷吃你的鸟儿再也不会偷吃你了。”

等到总管履行职责,来瞧瞧枣树时,太阳已经爬得老高。他本以为树上的枣子肯定不见了,却发现枣子密密麻麻的,几乎把树叶都遮住了。他赶紧跑回宫里,擂起大鼓,直到人人都跑过来,甚至小孩子也跑过来,看看出了什么事。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总管?”他们叫嚷着。

“啊,大王生的不是儿子,而是一头雄狮!如今这个爱钻厨房的在父亲面前露出了真相!”

“怎么会呢,总管?”

“今天,人们就要吃到枣子了。”

“是真的吗,总管?”

“哦,没错,是真的。让他睡吧,一直睡到每个人都带来一份礼物。有鸟的,送鸟给他;有羊的,送羊给他;有米的,送米给他。”于是人们都按照总管的吩咐去做了。

然后他们抬着鼓,来到男孩正躺着睡觉的枣树前。

他们把他抱起来,抬着他,一路敲锣打鼓,在人们的鼓掌和欢笑声中,向他父亲的宫殿走去。

父亲听到吵闹声,看见用绿叶编织的篮子里盛满了枣子,看见他的儿子骑在奴隶的脖子上,他的心悬了起来,自言自语道:“今天,我终于尝到了枣子。”他把妻子叫来看看儿子的成绩,下令卫兵把儿子带到自己跟前。

“什么消息,儿子?”他问。

“消息?我没有什么消息,除了一条:你只要张开嘴,就会晓得这些枣子是什么滋味。”他捡起一颗枣子,放到父亲嘴里。

“啊,你真是我的好儿子!”苏丹叫道。“你不像那些傻瓜,那些窝囊废。告诉我,你拿那鸟儿怎么了?看枣子的只有你,就你一个人。”

“没错,是我看好了枣树,看见了鸟儿。无论是在它的一生中,还是在您的一生中,或者您孩子的一生中,它都不会再来了。”

“噢,从前我有六个儿子,如今只有一个,那就是你,一个曾被我称为傻瓜的儿子,却给我带来了枣子。至于其他几个,我不认他们了。”

他的妻子更爱六个哥哥,于是站起身,走到他跟前,说道:“大王,我求您,别抛弃您的孩子。”她求了好一阵子,苏丹才答应她的请求。

他们就这样平静地生活着,直到苏丹的豹子跑出去,吃了一头小牛犊。小牛的主人来告诉苏丹,苏丹却回答说:“豹子是我的,小牛也是我的。”主人不敢再抱怨。

两天后,豹子吃了一头母牛。有人告诉苏丹,“大王,豹子杀死了一头母牛。”苏丹只说了声:“母牛和豹子都是我的。”

豹子又等了几天,然后吃了一头驴。当他们告诉苏丹,“大王,豹子吃了一头驴”时,他却说:“是我的豹子和驴。”接下来是匹马,然后是头骆驼,有人来告诉苏丹时,苏丹却说:“你们都不喜欢这只豹子,想要我把它杀死。我不会杀死它的。就让它去吃骆驼吧;让它去吃人。”

豹子等到了第二天,把一个人的孩子吃了。有人告诉苏丹:“豹子吃了一个孩子。”他说:“豹子和孩子都是我的。”然后豹子吃了一个大人。

过后,豹子离开了城里,住到了路旁的灌木丛中,要是有人打水路过,它就把人吃掉。它要是看到一头牛,就把牛吃掉。它要是看见一只羊,就把羊吃掉。无论什么从路上走过,豹子都抓住吃掉。

于是人民一起去见苏丹,告诉他豹子所作的恶,可是他的回答仍然和以前一样:“豹子和人民都是我的。”谁都不敢把豹子杀死,于是它变得越来越大胆,最后跑进城里来寻找猎物。

有一天,苏丹对六个儿子说:“我要下乡去看看麦子的长势,你们跟我一起去吧。”他们兴高采烈地沿着路往前走,一直走到一个灌木丛,这时那只豹子跳出来,杀死了三个儿子。

“就是那只豹子!就是那只豹子!”同行的士兵尖叫着说。

“找到它,杀死它!他不再是一只豹子,而是一个魔鬼!”

士兵们回答:“我们不是把它的所作所为告诉过您吗,大王?您不是回答过:‘我的豹子和人民’吗?”

他回答说:“没错,我是回答过。”

小儿子没有一道去,他和妈妈一起呆在家里。他听说哥哥被豹子杀死了,便说道:“让我去吧,这样它就能把我也杀死。”妈妈求他不要离开自己,可是他不听。他拿上宝剑和长矛,带上一些米饼,去找那只豹子,而这只豹子这时已经跑远了。

小伙子一连数天都在追猎这只已经被叫做“食人者农达”的豹子,可是尽管他杀死了很多野兽,然而他要猎杀的敌人却不见踪迹。无论什么野兽,无论野兽怎么凶猛,他都毫不畏惧,但是他的父母最后却求他不要再去追杀农达。

他回答说:“我说过的话,不好收回。要是该我死,就让我死吧。我天天都要出去,去追踪农达。”

父亲再次向他许诺,要什么都行,哪怕是王冠,但是男孩却置若罔闻,一意孤行。

有许多次,奴隶来告诉他:“我们看见了脚印,今天就会看见农达。”但是结果却发现这些脚印都不是农达的。他们越过沙漠,穿过森林,最后来到一座高山脚下。在男孩的内心深处,有种东西告诉他已经找到了地头,他们今天就会发现农达。

在上山之前,男孩让奴隶们煮一些米饭,于是他们钻木取火。等火升好后,他们煮好米饭吃了。然后他们开始上山。

就在他们快爬到山顶时,走在前面的一个奴隶突然叫道:

“主人!主人!”男孩冲到奴隶站的地方,只听见奴隶说:

“瞧瞧山脚下。”男孩只一望,内心顿时就明白,那就是农达。

然后他手持长矛爬下山去,过了一会儿,他停了下来,向下面望去。

“这肯定是农达,”他想。“妈妈告诉我说它的耳朵很小,这一只的耳朵也很小。她告诉我它体宽而不长,这一只也体宽而不长。她告诉我它长着灵猫一样的斑点,而这一只的斑点正像灵猫。”

然后他让农达睡在山脚下,自己则回到奴隶身边。

“今天让我们好好吃一顿,”他说。“做点鸡蛋饼,打点水来。”他们吃饱喝足,然后王子要奴隶把剩下的食物藏在灌木丛中,要是他们杀死了农达,在回城之前,可以回来再吃一顿,吃饱了睡一觉。奴隶们听从了他的吩咐。

此时已经是午后,于是小伙子说道:“我们该去杀死农达了。”他们来到山脚下,来到一片大森林边,森林后面就是农达。

小伙子停下了脚步,下令穿着两件衣服的奴隶扔掉一件,把另一件绑在腿上。“这片林子不小,”他说,“我们也许会被荆棘挂住,也许不得不躲避农达,那样的话衣服也许会绊住腿,使我们跌倒。”

他们回答说:“好的,主人,”按照他说的做了。然后他们匍匐前进,来到农达睡觉的地方。

他们一路悄悄地爬着,一直爬到农达身边,然后在男孩的示意下,用长矛猛刺。农达一动不动:长矛已经正中要害,但是他们却都很害怕,向山上跑去。

等到他们爬上山顶时,太阳正在下山,他们高兴地找出藏好的水果、鸡蛋饼和水,坐下来休息。他们吃饱喝足之后,躺下来,一直睡到天亮。

黎明时分,他们爬出来,又煮了些米饭,喝了点水。然后他们来到山背后把农达留下的地方,发现农达还像原来那样躺着,已经死翘翘了。他们抬起农达,来到城里,一边走,一边唱:“他杀死了食人者农达。”

父亲听到消息,晓得儿子已经返回,正把农达带回来,顿时感到无比快乐。人们向男孩顶礼膜拜,送给他礼物,爱他,因为他杀死了农达,把人们从恐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改编自斯瓦希里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