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在下一盘大棋(1 / 1)

三国不演义2 王觉仁 2177 字 1个月前

这几年,刘备率主力经略益州,独留关羽一支偏师镇守荆州,可见关羽身上的责任是非常重的。在孙刘联盟基本能够维系的前提下,以关羽的才干,独当一面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他只要把主要精力用来对付北面的曹操即可,无须太过担心东边的孙权会在背后捅刀子。

可问题在于,孙刘联盟的维系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鲁肃。

这些年来,鲁肃一直主动充当孙权与刘备之间的沟通桥梁和矛盾缓冲垫;对于自负骄矜的关羽,他也一直采取顾全大局、包容忍让的态度。正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脆弱的孙刘联盟才得以勉强维系,关羽也才得以稳稳地守着荆州的西半部。

然而,到了建安二十二年,孙、刘关系中至关重要的“纽带式人物”鲁肃病故了,取代他担任汉昌太守的人,是孙权一手提拔起来的吕蒙。

鲁肃生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孙、刘联盟破裂,所以曾一再劝谏孙权,说曹操还在,应该安抚和团结关羽;孙、刘双方要同仇敌忾,不可失去和睦的局面。

这一基调大致主导了孙权这些年的对外政策。可是,随着鲁肃的离去和吕蒙的到来,孙、刘之间相安无事的局面就注定要被打破了。

因为吕蒙是鹰派,不是鲁肃那样的鸽派。

鲁肃认为应该安抚和团结关羽,可吕蒙的看法却截然相反。他认为关羽素来骁勇,是枭雄般的人物,对荆州和江东有着“兼并之心”。而且,关羽占据着荆西三郡,处于长江上游,在战略上对江东构成了莫大的威胁。所以,在吕蒙看来,孙、刘之间这种脆弱的联盟关系必定是难以持久的。说白了,就是看谁先动手打破了。

为此,他在赴任之前,特地向孙权进行了密奏,提出了一个先下手为强的战略。

吕蒙说:“可命孙皎驻守南郡,潘璋进驻白帝,蒋钦率机动部队一万人,沿长江上下游弋,随时支援各处据点,而我则跨江北上,为主公进据襄阳。如此一来,何必担心曹操?又何必依赖关羽?况且,刘备、关羽君臣向来狡诈,每投奔一处便背叛一处,绝不可跟他们推心置腹。如今,关羽之所以还不敢对我们动手,一来是因为主公圣明,二来是我等将领尚在。若不趁现在我方实力正强时动手,一旦我等不在人世,再想有所作为,也是力不从心了。”

对于这一战略,孙权无疑是相当动心的。

因为这些年来,刘备的“狡诈”和关羽的“骄矜”,早就让他受够了。

就在不久前,他按照鲁肃一贯的主张,出于笼络关羽的目的,主动派了使节去见关羽,想跟他缔结儿女婚约。在孙权看来,自己身为雄踞江东的诸侯,对关羽做出这个姿态,明显是纡尊降贵的,关羽肯定会欣然应允。可万万没想到,关羽不但一口回绝,还把使节臭骂了一顿,然后就给赶了回来。

这让孙权的脸往哪儿搁?!

孙权勃然大怒。可是,碍于联盟关系还在,且这几年自己一直在东线与曹操交锋,实在腾不出手来收拾关羽,只好强行吞下了这口恶气。

如今,鲁肃已死,时移势易,似乎到了跟刘备、关羽新账老账一块儿算的时候了。不过,孙权却仍有顾虑。因为自从赤壁之战后,他的内外战略基本上都是按照鲁肃“联刘抗曹”的主基调在制定的,所以主要兵力和资源更多配置在了东线战场,将曹操的徐州作为主攻目标,如今要掉转方向去打关羽,整个内外战略势必随之进行一百八十度的大调整,这个决心可不是那么好下的。

所以,孙权有些迟疑道:“我想先取徐州,然后再取关羽,你认为如何?”

吕蒙当然反对这个战略,道:“曹操远在河北,镇抚幽、冀,无暇东顾,我们若攻打徐州,定可拿下。可问题是,徐州地处平原,适合骑兵驰骋,主公今日夺取徐州,曹操明日必定来争,就算用七八万兵力去守,也还是让人担心。而今之计,不如进攻关羽,将长江中下游全部置于我方的控制之下,势力越是扩张,防守也就越容易了。”

孙权闻言,权衡了一番利弊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吕蒙旋即赴任。之后两年,他一直在暗中筹备进攻关羽的事宜,同时静待时机。

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大举进攻襄、樊,机会终于出现,吕蒙立刻上书孙权,说:“关羽进攻樊城,但在后方还是留下了不少兵力,正是担心我从背后发动袭击。我现在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不如以此为由,设计智取关羽。我的计划是:将部分兵力调回建业,同时我也回去养病,关羽得知后,必定会把后备部队悉数调往前线。到时候,我军便可昼夜兼程、溯江西上,利用其后防空虚的机会,一举拿下南郡,且生擒关羽!”

孙权遂依计而行,公开发布命令,把吕蒙召回了建业。

吕蒙回程,途经芜湖时遇到了一位中层将领,二人做了一番攀谈。就是通过这次谈话,此人给吕蒙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然后吕蒙一到建业,便郑重地向孙权举荐此人,让他作为自己的继任者。

这个人,此时还默默无闻,日后却名震天下,成为东吴帝国的中流砥柱,被誉为“社稷之臣”。

他,就是陆逊。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吴中区)人,出身于江东大族,二十一岁入孙权幕府,历任东西曹令史、屯田都尉,曾出兵征讨会稽山贼,因功升为定威校尉。孙权对他颇为赏识,便将侄女(孙策之女)许配给了他。

建安二十二年冬,丹阳一带的山贼首领费栈与曹操暗通款曲,收了曹操给的官员印绶,然后充当内应,策动山越人发动了叛乱。孙权任命陆逊为右部督,命他出兵征讨。陆逊一到,便针对山贼支党众多、分散藏匿于山间的特点,将部队化整为零,于深夜潜入山中,分别锁定目标,之后才大举进攻,遂一战便将费栈叛军彻底击溃。

战后,陆逊又在数郡范围内广泛征兵,将大多数青壮山民征召入伍,得到了精兵数万人。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一下就把动辄叛乱的山越人的兵源吸干了,同时又给部队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实属一举两得。

可是,陆逊这么干,显然是动了当地官员的奶酪。会稽太守淳于式立马上书告状,说陆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三国志·陆逊传》),就是指控他滥抓壮丁,骚扰百姓,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随后,陆逊回朝复命,谈及此行见闻,却大赞淳于式是个好官。

孙权很纳闷儿,忍不住问:“淳于式专门上书来告你的状,你却替他说好话,这是为何?”

陆逊答:“他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所以才告我,如果我也在主公面前告他的状,那岂不是扰乱了圣听?此风断不可长。”

孙权一听,大为感佩,道:“你这是忠厚长者才有的胸怀啊,一般人绝对做不到。”

后来,陆逊奉命驻扎芜湖,就在这里遇见了“告病回朝”的吕蒙。

陆逊此时只是中层将领,自然不知道孙权和吕蒙这些高层决策者在谋划什么,所以对吕蒙关键时刻离开前线的做法很有意见,便直言不讳道:“关羽驻地与我方接壤,对我们构成了直接威胁,可你怎么就走了呢?你难道不担心发生什么变故?”

吕蒙不能泄露机密,只好装糊涂道:“你说得没错,但我病得很重啊!”

如此不负责任、轻描淡写的回答,自然是让陆逊很不满意。其实陆逊并不知道,吕蒙故意这么说,就是想考察一下他,看看他能否拿出什么高见。

陆逊果然没让吕蒙失望。他立刻当仁不让地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说:“关羽自恃骁勇,盛气凌人,之前在樊城新建大功,越发骄矜自负,故而一意北伐,根本没把我们放在眼里。如今,他又听说你生病了,必然更不戒备,我军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定能将其制伏。希望将军见到主公后,能妥善计议。”

这就叫英雄所见略同。

陆逊提出的战略,恰恰跟孙权、吕蒙的高层决策不谋而合。吕蒙一听,不由得在心里对陆逊大为赞赏。不过表面上,他仍然装出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打着官腔道:“关羽素来勇猛,平时便是个难缠的对手,何况现在据有荆西三郡,根基打得十分牢固,再加上立了大功,胆气和声势越发雄壮,没那么好对付啊。”

这番谈话到此就结束了。

史书没有记载陆逊听完后做何反应,不过失望的心情是可以料想的。估计在他看来,吕蒙不但身体有病,脑子也有病,否则怎么会白白错失这个对付关羽的大好机会呢?

吕蒙回到建业后,孙权马上就问他:“谁能接替你的职位?”

答案当然是——陆逊。

吕蒙答言:“陆逊这个人,思虑深远,才堪大用,看他的心胸器宇,终将担当大任。而且,起用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现在还没什么名望,不是关羽忌惮的人。所以,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一旦起用陆逊,就要命他敛藏锋芒,韬光养晦,暗中则全力备战,如此定能克敌制胜,完成计划。”

孙权对陆逊也赏识已久,遂与吕蒙一拍即合。

随后,孙权立刻召陆逊回朝,拜他为偏将军,正式接替吕蒙。

陆逊这才知道,原来领导们是在下一盘大棋,而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间通过了领导的面试,然后一下就被摆在了“棋眼”上。

很快,陆逊便进驻陆口,开始实施“谋取关羽、夺回荆州”的战略计划。

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向关羽发射“糖衣炮弹”。

陆逊特意写了一封长信给关羽,在信中极力赞美他的功勋和美德,恨不得把他捧上天;同时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恨不得低到尘埃里。最后,陆逊还意味深长地暗示自己有跳槽的打算——“为尽忠自托之意”(《资治通鉴·汉纪六十》),也就是想到刘备那边“尽忠”,欲将前程托付关羽。

关羽见到这封充斥着溢美之词的“跪舔”信,自然非常受用,原本尚存的一丝戒备心理也彻底消失了,旋即把大量后方的预备队调到了樊城前线。

陆逊立刻向孙权进行了奏报,并进一步完善了谋取关羽的计划。

此时的关羽,完全没有意识到孙权的绞索已经套上了他的脖子,仍然把孙权的君臣们当成软柿子,想捏就捏——由于之前“水淹七军”时收降了不少于禁的部众,粮食不够吃,关羽便悍然发兵,夺取了孙权设在湘水边上的粮仓。

孙权闻报后,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头,遂一刻也不想多等,当即决定收紧绞索!

他打算让孙皎和吕蒙共同执行歼灭关羽的计划,于是分别任命他们为“左、右部大督”。可吕蒙却对此提出了异议。他说:“若主公认为孙将军能担此任,那就用他;若是认为我能胜任,那就用我。想当初,周瑜和程普分任左、右部督,一同领兵攻打江陵,虽然大事都由周瑜决断,但程普自认为是老将,而且跟周瑜平级,所以两人经常意见不合,险些坏了国事。这样的教训,今日正应引以为戒。”

孙皎是孙权的堂弟,所以孙权此项任命,用意不言自明,就是派一个自己人去当“政委”,即吕蒙当军事主官,孙皎当政治主官。至于为什么要安排一位“政委”,那当然是防范某些不便言说的风险了。

不过,单纯就此事而言,孙权可能也没有多想。如此安排,只不过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帝王心术”罢了,并非针对吕蒙,当然更谈不上对他不放心。因此,当吕蒙提醒他这么做的弊端之后,孙权也意识到了不妥,当即向吕蒙道歉,然后说:“就以爱卿为大督,让孙皎带领后备部队即可。”

没有了“政委”掣肘,吕蒙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此时此刻,关羽还在樊城与曹军鏖战。他绝对不会想到,“病夫”吕蒙出手之日,就是他这个盖世英雄的覆灭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