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荆州:各取所需的政治交易(1 / 1)

三国不演义2 王觉仁 2562 字 1个月前

周瑜去世的噩耗传到京口,孙权如遭电击,失声痛哭道:“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诚如孙权所言,周瑜的确是辅佐他成就帝王霸业最得力的股肱之臣。孙权对他的倚重,超过了江东的任何一个文臣武将。

所以,周瑜之死,的确是江东无可估量的损失。

倘若周瑜不是英年早逝,那么我们可以想见,许多年后的三国江湖,必定是周瑜、诸葛亮、司马懿这三个人中之龙对决的战场。而最终究竟鹿死谁手,恐怕难以预料。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只有一个个无法改变的结果。

逝者已矣。活着的人,只能化悲痛为力量,接过逝者未竟的事业,继续奋勇前行。

孙权“素服举哀”,并亲自奔丧,在芜湖(今安徽芜湖市)接到了周瑜的灵柩,然后迎回京口,花费国帑为他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葬礼,“众事费度,一为供给”。

办完后事,孙权依照周瑜的遗嘱,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掌周瑜的部众。

在周瑜的遗嘱中,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推荐鲁肃,还有一个,便是担心刘备坐大——“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这是周瑜最放心不下的事。

以周瑜的本意,当然是希望孙权和鲁肃对刘备采取行动,把这个日渐坐大的势力扼杀在萌芽状态。

然而,孙权和鲁肃却有不同于他的考量。

在他们看来,现在还远远不是对付刘备的时候。诚然,孙权和鲁肃也绝对不想看到刘备坐大,因为卧榻之侧,又岂容他人鼾睡?可问题在于,眼下对江东最大的威胁,并不是刘备,而是那个雄踞中原、对江南虎视眈眈的曹操!

假如现在除掉刘备,无异于自断了一条臂膀,只会令曹操称心快意。所以,孙权和鲁肃其实也知道,与刘备结盟必然会有“养虎遗患”的副作用,可为了对抗强大的曹操,他们也只能这么做。

没办法,这就叫两害相权取其轻。

所以,当鲁肃接替周瑜后,他给孙权的第一条建议便是——把荆州部分地区“借给”刘备。

怎么个借法呢?

就是孙权这一方,把南郡(主要就是江陵)及西面的夷陵地区让给刘备,并承认刘备对现有地盘(荆南四郡)的实际控制权,但条件就是刘备必须接受“借”这个说法,即承认孙权拥有整个荆州(当然也包括荆南四郡)的主权。

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借荆州”。

之所以用“借”这种说法,是因为孙权一方认为,自己是赤壁之战的主要胜利方,所以荆州作为战利品就应该属于江东,只是出于同盟关系,才暂时把部分地盘交给刘备管辖。换言之,孙权一方的意思就是,他们拥有荆州全部的所有权,但可以把其中一部分的使用权暂时出让给刘备。

这样一个逻辑,天然就暗含了一个前提,即孙权什么时候要把借给刘备的地盘讨回去,刘备就必须无条件奉还,否则还叫什么“借”呢?

平心而论,这个逻辑从本质上说是站不住脚的。

理由很简单:虽说赤壁之战主要是孙权这一方打赢的,刘备一方的功劳小得多,但问题是,在战前,双方并没有就荆州的归属问题有过任何协议,连口头的都没有。既然事先没有任何约定,那么当曹操败退之后,孙、刘两方当然就可以各凭本事抢地盘了,谁抢到就算谁的。荆南四郡就是刘备自己抢到手的,凭什么说它们的所有权一定是你孙权的呢?除了江陵、夷陵可以这么算之外,荆南四郡是绝对不能这么算的。

既然所有权不在孙权那儿,那所谓的“借”字当然就无从谈起了。所以,理论上讲,刘备是有理由拒绝这套逻辑的。

不过,在现实中,刘备却欣然接受了。

原因也很简单,就两个字:划算。

虽然这个“借”字听上去比较讨厌,但架不住人家提出的交换条件非常有**力啊!

让刘备难以抗拒的,就是江陵这个地方。

江陵的前身是楚国国都“郢”,自春秋战国以来便是荆楚重镇,且位居南北水陆之要冲——北临襄汉,南扼湖湘,东接江左,西控巴蜀,是地地道道的战略要地。

刘备之前占领的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和长沙郡南部,虽然幅员辽阔,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讲,其战略价值都不大。如果江陵不在刘备手上,那不管是要北上襄樊打曹操,还是西进益州打刘璋,都将是举步维艰。

此外,孙权顺带还给了夷陵,这就等于为刘备打开了西进益州的大门,真可谓求之不得。所以,虽然承认孙权对荆州的所有权让刘备感到不爽,尤其是这个“借”字更让人觉得憋屈,但为了拿到江陵和夷陵,刘备也只能忍了。

至于将来孙权会不会把这些地盘都讨回去,眼下的刘备并不担心。因为一旦自己的实力足够强大,到时候就不是你孙权说讨就讨的,实在不行,大家就用拳头说话。

鲁肃提出这个“借荆州”的策略后,孙权很快就同意了。

可是,既然江陵具有如此突出的战略价值,孙权为何甘愿把它让给刘备呢?

有道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这句话反过来说也同样成立。江陵对刘备而言价值重大,但在孙权手里头,却颇有鸡肋之嫌。

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还是为了防备曹操。因为襄阳、樊城还在曹操手里,一旦曹军南下,位于长江北岸的江陵首当其冲,孙权就必须正面迎敌,而驻扎在长江南岸的刘备反倒可以躲在后面,这就完全违背了孙权与之结盟的初衷。而且,自从孙权进攻合肥,主动开辟了东线战场后,曹操就开始全力经营合肥,并派重兵布防,这就意味着孙权必须把主要兵力配置在东线,以防曹操越过长江,威胁孙权的大本营京口。

如此一来,孙权就面临着与曹操两线作战的压力,而且从东边的合肥到西边的江陵,战线长达一千多里,万一到时候真的两头开打,难保不会疲于奔命、顾此失彼。何况现在周瑜不在了,鲁肃虽说也能独当一面,可在军事方面,跟周瑜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由于上述理由,不如就干脆把江陵让给刘备,让他去抵挡襄樊的曹军,替孙权守卫西大门。既然江陵给出去了,那位于西边的夷陵就成了一块“飞地”,留着也没什么价值,索性就打成一个大礼包,一块儿给了。

事实上,孙权与刘备结盟的目的,跟当初陶谦、刘表先后收留刘备的性质是一样的,在本质上都是利用刘备去抵御曹操,以减轻自身的压力。

说白了,在孙权眼里,刘备其实并未摆脱“雇佣兵”的角色。只不过现在这个雇佣兵,比过去强大了不少,所以在表面上必须给予他相应的尊重而已。

综上所述,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任何政治人物所做的重大决策,必然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绝不会做没有好处的赔本买卖。

因此,“借荆州”这件事,不论对孙权还是对刘备而言,其实都是一笔各取所需的政治交易。

把南郡和夷陵给刘备,目的是为了防备曹操。而孙权紧接着又做了一个动作,目的则是防范刘备。

周瑜之前攻克江陵时,也打下了长沙北部的四个县:下隽、汉昌、刘阳、州陵。孙权当时把这四个县作为食邑封给了周瑜。如今周瑜不在了,孙权便将其转为鲁肃的食邑,并将这四个县从长沙郡分割出来,另行设置为汉昌郡(治今湖南平江县南),然后以鲁肃为太守,命他驻军陆口(今湖北嘉鱼县西南)。

同时,孙权又把豫章郡(治今江西南昌市)分出了一部分,另行设置为鄱阳郡(治今江西上饶市鄱阳县),并加强了这个地方的驻军。

因长沙郡南部由刘备占据,而豫章郡跟刘备所占的桂阳郡接壤,所以孙权这个操作,摆明了就是把刘备视为严加防范的潜在对手。

其实,不论古今中外,所谓的同盟都是一边互相利用,一边互相提防,孙权和刘备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对于孙权在双方接壤地区加强军事存在这件事,刘备并不是很在意。真正让刘备感到郁闷的,是孙权利用联姻的方式直接在他身边部署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军事存在”。

这,就是刘备新娶的美娇娘——孙小妹。

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女生,怎么就变成“军事存在”了呢?

因为孙小妹可不是什么温婉贤淑的弱女子,而是十分彪悍的“野蛮女友”。据《三国志·法正传》记载,“(权)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

就是说,孙小妹是一个既有才干又泼辣刚猛的女中豪杰,其霸气程度丝毫不亚于大哥孙策和二哥孙权。用现在流行的一个字来总结,那就是——飒!

更可怕的是,随同孙小妹一道嫁过来的,还有一个一百多人的“女子警卫团”。这些女保镖个个身手不凡,随身都带着刀,且一天十二个时辰轮班守在孙小妹身边。这哪是来过日子的,分明是来监控并威慑刘备的嘛!

可怜刘备这个做老公的,每天进出老婆房间都胆战心惊,生怕哪天惹孙小妹不高兴,人家一声令下,这些女保镖一人一刀就可以把他剁成肉泥。

据《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记载,刘备每天这样担惊受怕,最后实在受不了,就特意把生性沉稳、做事周全的赵云从桂阳调了回来,让他也带着一个警卫团跟那些女保镖站对面,这样总算是放心了一些。

这就是政治婚姻恶心人的地方。夫妻俩明明一口锅里吃饭,一张**睡觉,却生生要搭配两个警卫团互相威慑,可能做梦都在担心对方给自己捅刀子。

可这有什么办法呢?想玩政治,就必须放弃普通人的情感和平凡生活的乐趣。有所得必有所失,只要你自己心甘情愿就好。

周瑜去世后,西征巴蜀的计划一度搁置,但很快甘宁就再度向孙权进言,劝他早下决断。

孙权也觉得此事宜早不宜迟,遂下定决心。

可是,江陵和夷陵现在已经给了刘备,要西进巴蜀,大军就得从他的地盘上过,自然得跟刘备打声招呼。于是孙权就派使节前往公安,对刘备说:“刘璋软弱无能,难以自守,若是让曹操得到了巴蜀,那荆州就危险了。如今,我打算先攻刘璋,再打张鲁,一统南方。到时候,就算有十个曹操,也无须担忧了。”

孙权本以为,江陵和夷陵本来就是他的,现在跟你刘备打声招呼就算给足你面子了,相信刘备绝不敢说半个不字。

可孙权万万没料到,刘备居然一口拒绝了。

刘备是这么答复的:“益州人民富庶,地形险阻,刘璋虽然暗弱,但也足以自保。而今若进兵巴蜀、汉中,粮秣物资的转运长达万里,想要顺利攻取而不失利,就算孙武、吴起再生恐怕也难以办到。现在有很多人以为,曹操在赤壁战败,实力受到了极大削弱,不会再有南征的想法。事实上,如今的曹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他必将在东海饮马,在吴地阅兵(意指一定会进攻孙权),怎么可能守着现有的地盘以终老呢?我们跟刘璋也算是一条战线上的,无缘无故自相攻伐,给曹操制造机会,让敌人乘虚而入,这实在不是久安之计。更何况,我与刘璋同为宗室,都衷心想要匡扶汉朝。如今刘璋得罪了阁下左右,我只会替他感到恐惧,实在不敢听从你的计划,还请多加宽恕。”

刘备说得冠冕堂皇,可归根结底,无非就是想留着这块肥肉独享罢了。

孙权不想听他瞎扯,命孙瑜直接率水军西上。

可是,孙瑜刚走到南郡,就被刘备拦下来了。刘备放话说:“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三国志·先主传》注引《献帝春秋》)

你如果非夺取巴蜀不可,我宁可披头散发逃进深山,也绝不失信于天下!

刘备就是有这本事,再难听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都显得那么仁义。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威胁孙权:别把老子逼急了,否则大伙一拍两散!

所谓“被发入山”,就是撕毁盟约、各走各道的意思。

刘备不光放了狠话,还立刻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命关羽驻守江陵,张飞进驻秭归(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诸葛亮进驻公安,刘备自己则率部进驻孱陵(今湖北公安县西南)。

关羽麾下的水军是刘备眼下的主力和精锐,把他放在江陵,就是构筑第一道防线;刘备自己驻守在公安西南,就是构筑第二道防线;让张飞到西边的秭归驻扎,则是构筑第三道防线;公安现在已被刘备设为南郡治所,让诸葛亮进驻,就是要让他居中调度,负责粮草军需的供应。

这个架势,摆明了就是要开干啊!

眼看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孙权十分无奈,只好强吞下这口恶气,让孙瑜撤兵。

孙权不忍不行。因为江陵和夷陵已经给了刘备,现在翻脸,等于地盘白送,盟友又没了,万一曹操趁此机会再打下来,那局面可就难以收拾了。

据说几年后,当满口仁义道德的刘备自己跑到益州去攻打刘璋时,孙权气得七窍生烟,跳脚大骂:“猾虏,乃敢挟诈如此!”(《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九》)

这个老滑头,竟奸诈到如此地步!

奸诈其实不是刘备的错。在乱世争天下,不奸诈的人早就死了,还怎么混呢?

严格来讲,这其实不叫奸诈,而叫权谋,毕竟兵不厌诈嘛。刘备的问题在于:明明一肚子权谋,却总喜欢标榜仁义。

他太过刻意经营自己的人设,有时候难免用力过猛,就会透出一个“假”字。

当然,刘备并非任何时候都是虚伪的,正如同他并非任何时候都是仁义的一样。像罗贯中老先生那样,居于正统立场,拼命要把刘备塑造成道德君子,其实适得其反;反之,若认定刘备就是个奸诈小人,显然也不太公平。

总之,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东西,每一个活人都是如此,刘备自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