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曹同盟:陈宫和张邈的背叛(1 / 1)

曹操之所以在即将拿下徐州的节骨眼上突然撤军,是因为后院起火了——吕布这个丧门星,早不来晚不来,居然在这时候打上门来了。

自从被赶出长安后,吕布就开启了漫无目的的流亡和跳槽之旅。

他先是跑到南阳投奔了袁术——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吕布觉得,当初董卓杀了袁隗满门,而他又杀了董卓,相当于是替他们老袁家报了仇,所以袁术理应厚待他。

可是,袁术根本不买他的账。

理由我们前文讲过,像吕布这种习惯拿老板的首级做进阶之礼的人,任何老板看到他都会害怕,更会犯恶心。虽然袁术自己的人品也好不到哪儿去,但他也厌恶吕布这种反复无常之人,所以就给他吃了个闭门羹。

吕布讨了个没趣,只好离开南阳,跑到河内去投靠了张杨。

这时候的张杨,跟南匈奴那个破落户于扶罗已经分道扬镳了,而原河内太守王匡,也早死于军阀混战之中。所以此时的河内,算是张杨的地盘。

但是,吕布在这里也只待了很短的时间。

因为李傕发布了悬赏令,满世界嚷嚷,要取他的项上人头。吕布担心自己被张杨给卖了,就又离开河内,北上投奔了袁绍。

恰好,一到袁绍的地盘上,就碰上袁绍跟黑山军的张燕打得不可开交。吕布就帮助袁绍,连战十多天,打得比较辛苦,算是纳了投名状。袁绍便收留了他。可是,没过多久,袁绍就感觉不对劲了。

因为吕布就不是个安分的人。虽然在人家的地盘上,可他从不拿自己当外人,时常纵容手下那帮骄兵悍将到处抢劫。

哪个老板受得了这个?再想想吕布之前干的那些烂事儿,袁绍的脸色就越发不好看了。

吕布自己也觉得待不下去,就主动提出要去洛阳。

洛阳自从被董卓一把火烧了之后,就几乎没了人烟,哪个军阀都不想去,算是一块无主之地。袁绍当然乐得打发这个丧门星,立刻以皇帝名义下达任命书(专业名词称为“承制”),封吕布为司隶校尉。

别的军阀封官,还都举着一块“表荐”的遮羞布,这会儿袁绍连遮羞布都不要,**裸地就“承制”了。

承制就承制,大家都懂的,吕布也不在乎这个。于是,大家好聚好散。袁绍很客气,还派了一队壮士给吕布送行。

送着送着,吕布心里就发毛了。因为这帮“壮士”看上去都不太面善,而且一送还送了老远,压根没有回去的意思。

吕布懂了,袁绍这不是要送他去洛阳,而是要送他去黄泉。

一天夜里,众人在野外扎营。壮士们约好了,决定当晚动手,干掉吕布。巧的是,吕布这天晚上好像很有雅兴,一直都在自己的帐篷里弹筝。壮士们耐着性子等到大半夜,听到琴声歇了,就冲进去一通乱砍,把帐幕和被子砍得稀巴烂,可点亮灯火一看,人早跑了,哪还有吕布的影子?

得到吕布逃走的消息,袁绍立刻撕掉假面,派出大队人马前去追杀,同时下令关闭城门,以防吕布杀个回马枪。

大队人马朝洛阳方向追了过去,却有意放慢速度,不敢追得太快,因为他们都怕打不过吕布。

就这样,吕布终于逃脱了袁绍的毒手。可是,天涯茫茫,他该往哪儿去呢?

站在半路上想了半天,吕布还是不知道能去投靠哪个老板,或者说还有哪个老板愿意收留他,最后实在没辙,只好又跑回河内去找张杨。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即便吕布这么差的人品,老天爷也还是给机会的。很快,一个天大的机会就掉到了吕布面前——有两个人主动来找他,要请他去当兖州牧。

这两个人,一个是曹操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儿、陈留太守张邈,另一个是曹操帐下谋士、前不久让曹操当上兖州牧的陈宫。

是的,就是曹操最信任的这两个人,联手背叛了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张邈和陈宫之所以背叛曹操,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年轻的时候,张邈和曹操、袁绍都是非常要好的哥们儿,他们都崇尚游侠,追慕古人的尚武和侠义之风。然而,自从袁绍当上盟主之后,骄矜之色溢于言表,昔日的义气更是**然无存。张邈看不惯,经常当面指责他,口气还很严厉,让袁大盟主很没面子。

袁绍因此怀恨在心,就暗中叫曹操杀了他。曹操当然不肯,说:“孟卓(张邈字)是兄弟,就算有不对的地方,也该包容。如今天下未定,怎能自相残杀?”

曹操是真的把张邈当兄弟,这话一点都不违心。比如他之前要去打陶谦,怕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就叮嘱家人说:“我要是回不来,你们就去投靠孟卓。”等到安全回来了,跟张邈见面,两个大男人忍不住都流了眼泪。

能把家人的性命相托付,可见曹操对张邈的信任之深。

然而,人心终究是隔着肚皮的。张邈对曹操本人没什么意见,可他还是担心有朝一日,曹操顶不住袁绍的压力,会对自己下手。毕竟现在曹操是兖州牧,而陈留郡归兖州管辖,所以张邈也算是曹操的下属。况且曹操眼下的实力比张邈强得多,假如曹操真的要杀他,张邈是无力抗拒的。

心里藏着这种疑虑和恐惧,一个人就很容易变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而吕布的出现,又在客观上加剧了这种恐慌。

事情源于吕布从袁绍那儿逃出来后,路过陈留,跟张邈见面。两人不知道聊了些啥,临别时都很激动,据说还“把手共誓”了,就是拉着手一起发誓。至于发的什么誓,史书无载,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袁绍很快就听说了,顿时气得七窍生烟——这两人现在都是他的敌人,他们居然“把手共誓”,那能有什么好?

在袁绍看来,他们发的誓八成就是针对自己的。

不久,张邈也得知了袁绍暴跳如雷的事,心里越发恐惧,总怀疑曹操迟早会屈从于袁绍,把他给干掉。就在张邈神经最紧张、心理最脆弱的这个时候,陈宫的出现,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三国演义》里,陈宫之所以离开曹操,是因为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且毫无悔意,陈宫恨他是“狼心之徒”。而在正史中,陈宫之所以背叛曹操,同样也是因为曹操的残忍和嗜杀,只不过跟吕伯奢无关,而是因为另外一个人。

这个人叫边让,兖州陈留人,也是当时的名士和大儒,与孔融齐名。他曾任九江太守,后辞官还乡,因看不惯曹操的为人,便多次放言讥讽。曹操一怒之下,就把边让和他的妻儿全都杀了。

此事引起了兖州士大夫的震恐,也引发了陈宫的义愤和不安。

据史书称,陈宫的性格是比较正直刚烈的,就这一点而言,《三国演义》写得倒是没错。所以,陈宫不免担心,以自己的性格,恐怕迟早会得罪曹操,步边让之后尘。

而有这个想法的人,远不止陈宫一个。比如同为曹操谋士的许汜、王楷,还有张邈的弟弟张超(时任广陵太守)等人。大伙经常聚在一块儿吐槽,自然越说越愤怒。恰在此时,曹操东征陶谦,兖州空虚,而四处跳槽无从落脚的吕布,也刚好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于是,陈宫等人一拍即合,决定拉张邈入伙,然后推吕布上位,大家齐心协力灭了曹操。

就这样,陈宫找到张邈,对他说:“如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你据有一郡之众,身处四战之地,抚剑四顾,足以成为人中豪杰,却反倒受制于人,岂不是没有出息?眼下大军东征,州内空虚,而吕布又是一位猛士,英勇善战,若暂且推举他,与他共分兖州,而后静观天下之变,这正是纵横捭阖之良机也。”

张邈被说服了,同意入伙,一个反曹同盟就此成立。

随后,陈宫便领着吕布偷偷地进入了兖州地界。

此时,替曹操留守大后方的谋士是荀彧和程昱,武将是夏侯惇。张邈派人到鄄城来见荀彧,堂而皇之地说,吕布将军来助曹使君(东汉时州牧、刺史的别称)攻打陶谦,赶紧准备粮草等一应军需。

所谓谋士,就是靠脑子吃饭的人,何况荀彧又是天才谋士,岂能被这种小伎俩蒙蔽?他立刻判断出,张邈和吕布来者不善,很可能要搞事,旋即命部众严密戒备,同时急召驻扎在濮阳的夏侯惇。

这时候的鄄城,形势可以说异常危急,不仅因为大军东征,留守的兵力十分薄弱,而且更要命的是,此刻鄄城中有数十名将领和官吏早已加入了陈宫他们的反曹同盟,正准备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曹操的这座大本营。

危急时刻,考验的就是荀彧等人的忠心、定力和胆识了。

所幸,三个人都没有让曹操失望。夏侯惇连夜赶回鄄城后,便与荀彧和程昱联手,当天夜里就把那几十个叛徒全都揪了出来,并悉数砍了脑袋,鄄城的局势才算稳定下来。

可让他们没有料到的是,夏侯惇前脚刚离开濮阳,吕布和陈宫趁其空虚,后脚就把濮阳给占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在这紧要关头,朝廷任命的一个名叫郭贡的豫州刺史,居然带着数万人马来到了鄄城城下。

又一个豫州刺史。这就是三国历史与众不同的地方:一个豫州,肉眼可见的就有三个刺史——除了这位姓郭的,还有袁术任命的孙坚侄子孙贲,再有一个就是给陶谦当雇佣兵的刘备。

反正那年头,州牧刺史满天飞,若要问哪个是真的,只能用拳头说话。

此刻,郭贡突然兵临城下,很多人都猜测他是跟吕布一伙的,全城上下顿时人心惶惶。郭贡还点名让荀彧出城去见他。

见就见呗,荀彧二话不说,正要出城,被夏侯惇一把拦住了。夏侯惇说:“兖州现在由你镇守,出去必有危险,万万不可。”

荀彧却很淡定,说:“郭贡和张邈他们,向来没什么交情,现在来得这么急,必然还没打定主意。趁他还没想好,跟他聊聊,就算他不帮我们,至少让他保持中立。如果咱们先怀疑他是敌人,那他一怒之下,就真可能变成敌人了。”

荀彧随即出城,与郭贡见面。郭贡跟他聊了聊,见他神色从容,毫无惧意,知道鄄城一定防备甚严,恐怕没什么便宜可捞,就带兵走了。

虽然送走了这位不速之客,但兖州的局势却非常不乐观,因为陈宫之前的地下工作做得十分扎实,反曹同盟人数众多,所以吕布一到,大部分郡县就都倒戈易帜了。荀彧他们放眼一看,心都凉透了——短短几天时间,整个兖州,就只剩下鄄城、范县(今山东梁山县)、东阿(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三座城池还插着曹操的旗子。

这无疑是曹操自起兵以来最危险的时刻。

而此时此刻,曹操还在快马加鞭往回赶的路上。荀彧他们若保不住这最后三城,等曹操回来,见到的就是一个满地遍插“吕”字旗的兖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