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提醒,分清对事还是对人(1 / 1)

孩子与家长的人格是平等的

这章也可以称为批评的艺术。我不喜欢用“批评”这个词,所以这里用的是“提醒”。

人这一生只需要做好“认识人,经历事”两大任务就可以了。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一直都在认识人。喜欢旅游的人会有一帮“驴友”,喜欢钓鱼的人会有“钓友”,喜欢运动的人会有一帮“跑友”,喜欢打麻将的人会有一帮“麻友”。

我们身边一直都有好友和损友。认识人的能力,即“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是孩子应该培养的第一能力。他们学习的目的也无外乎是为了认识人,经历事。

有家长说:“戴老师,户外活动把我孩子的脸都晒伤了。”我想说,这样孩子以后就知道在户外活动应该怎么办了。他经历过了这件事,也就明白以后遇到相同情况应该如何处理了。

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把人和事分清楚,有些时候是人造成的,有些时候是事造成的。

比如,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事,你如果说“这孩子怎么这么糟糕?”就是把事的问题变成人的问题了。你请了几个人来参加读书会,他们没来,这是人的问题,不是事情本身的问题。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分清人和事,走进了误区。

遇到事情时,先把人和事分清楚,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无论孩子是3岁还是7岁,他跟你是平等的。现在他学习成绩不好,这只是一件事,最重要的是你不要把他学习成绩不好跟他的人品关联起来。

你爱的是他这个人,就算他暂时没办好事情,只要人还在,以后还有什么事不能办?最怕有家长对孩子说:“孩子,你考不上大学就没有未来了。”说这话的人忽略了考不上大学是事,而没有未来是人。

让孩子遇事敢于说出真相

8岁的小明应该每天下午6:30回家,结果今天到7:30了还没有到家。妈妈很着急,就给老师打了个电话。“张老师,今天小明怎么到现在都没回来?”张老师说:“我也不知道啊,我是按时下课的,小明应该回家了。”这下妈妈更着急了,小明已经晚回来整1个小时了。7:35分小明终于回来了。他一回来妈妈就问:“宝贝,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小明回答:“我们老师今天留我们补作业,补完作业我才回来的,所以晚了!”

家长应该怎样面对这个孩子?

可以看看这个公式。

先确认、表扬孩子。确认就是你希望他怎样就怎样说,于是可以这样说:

“孩子,妈妈知道你是一个非常守时的孩子,平时你都能6:30准时回来。”(确认并且表扬他。)

“孩子你知道吗?今天你没有按时回来,妈妈真的非常担心。于是我就给你们老师打了个电话,老师告诉我你是按时放学的。”(陈述了事实,描述你对事情的了解,表达自己的感受。记住:这时不要发泄情绪。)

“我知道你一定是遇到什么事了,让你没办法按时回来,所以我绝对不会批评你。我只想知道真相,让妈妈能更放心。”(让孩子说出事情的真相和他的想法与感受。)

这时候可能孩子会说:“妈妈是这样的。小红家里养了一只猫,她老说特别好玩。我也特别喜欢猫,所以就到她家去看猫了。猫太可爱了,我就玩的时间长了一点,所以回来晚了,但是我又害怕你骂我,所以就撒谎说老师留我们补作业。”

很多家长最大的问题是自己先说了一切想说的,再让孩子说。其实这不叫沟通,也不是教育。

孩子撒谎的原因是他害怕说出真相之后,家长给他痛苦、不快乐,他会有各种各样压抑的感受。所以要让孩子说完了家长再说。家长要理解孩子,鼓励孩子,让其说出改进方案。

比如你可以说:“哦,原来是这样。其实你去看猫,妈妈一点都不反对。如果再遇到这种问题,一定要事先通知妈妈,不要让妈妈那么担心。可以吗?”他会说:“妈妈,可以。”你接着再问:“那么下次遇到这类问题你该怎么办?”“妈妈,下次如果再有这样的问题,我一定给你打电话,或者我回来先告诉你再去,我不能让你那么担心。”(家长马上给孩子再次正面确认,用肢体语言。)“孩子,妈妈知道你是个诚实的孩子,是个守时的孩子,把妈妈吓坏了,来抱一下。”

如果你家孩子偷了家里的钱去玩游戏了,你该怎么处理?

开始要确认、表扬孩子。“孩子,妈妈知道你是一个特别善良诚实的孩子。”(确认。)

“我知道你动用妈妈的钱,不敢跟妈妈说,一定是想做些什么。”(你先要放下自己的包袱,也让对方放下戒备,同时,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你问妈妈要钱,只要是合理的情况下,妈妈都会给你。但是如果你不跟妈妈说,直接拿走了妈妈的钱,慢慢养成习惯,对你的一生是非常不好的,慢慢你就会变得贪婪。”(让孩子说出事情的真相。)

“所以妈妈发现你把钱拿走了,我不会怪你,但是你能不能告诉我,你用这笔钱到底干什么去了?”(说出真相。)

只要发生的事,就是过去的事。人只要健康地活着回来,就不是大事。(警示:只要孩子安全回家,就不要轻易给孩子定性。千万不要轻易对孩子说“你这叫偷,你这叫贼”。这个烙印一旦形成,在孩子的心里就会变成:好了,我是个贼,我偷东西是正常的。)我们要唤醒孩子的尊严,唤醒他的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现在事情已经做错了,责怪他也不能解决问题。

最后,孩子可能会说:“妈妈,其实我也不想拿你的钱。因为每次我出去玩都是别人花钱,这次我想花钱,但我又害怕你不给我,所以就拿了点钱,我也不知道这钱对你这么重要。妈妈,我知道错了。”

接着家长要理解孩子,鼓励孩子,并让其说出改进方案。“孩子,妈妈实际上非常理解你。你不愿意每次都让别人请客,这说明你是一个善良的、讲义气的孩子。但是孩子,爸爸妈妈挣钱真的也不容易。(这句话孩子是理解的。)你拿着钱出去花的时候,爸爸妈妈害怕你被人利用了,或者出了什么问题,所以从今以后你每次花钱要跟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支持你,条件不允许的话也会跟你商量。”孩子说:“妈妈我知道了。”妈妈可以说:“那给妈妈重复一遍,好吗?”

孩子说:“我以后再用钱的时候,一定跟你们商量。你们同意给我钱,我再去;你们不同意给我钱,我就不去。”妈妈可以说:“孩子,我就知道你是个非常聪明善良的孩子。妈妈最喜欢的就是你这一点。错了不可怕,敢于承认、面对错误,妈妈太爱你了,来抱一个。”(记住一定要有肢体语言,而且要有方法,你说出来再让他重复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