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稳定的爱(1 / 1)

情绪稳定,爱才稳定

我们都有爱,只是我们的爱往往只是建立在情爱、自我感受之上,而不是更高的意义上。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的是什么呢?是慧。佛家讲“戒、定、慧”,就是戒定内心时时刻刻有明确的目标。情绪时刻在稳定状态,不会因好恶、分别心失去爱。不会孩子表现好了就爱,孩子表现不好就不爱,而是孩子表现好我也爱,表现不好我也爱。

人类有了好恶分别,便有了情绪。美好的情绪产生的时候,我们就能连接美好。出现不好的情绪的时候,很多人会愤怒、嗔恨,会有错误的渴望。这种错误的渴望无法实现的时候,人就会产生烦恼。人为了得到更多的时候,可能会让自己的人格变得更狭隘、自私、贪婪,于是便有了贪、嗔、痴、慢、疑、不正见。

我们把“仁、义、礼、智、信”称为人的“资粮”,就是看不见的财富,是福德。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应该去做“仁、义、礼、智、信”的事。不要让自己有分别心,不要让自己变成遇到任何问题都只会在别人身上找原因的人。常常去思考,反省自己,于是我们便有了更多的“资粮”。其实所有修行无外乎如此,普通人做到这些就够了。

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因为社会的原因、环境的原因、出身的原因,慢慢会让“明明德”变成“明暗得”。“明德”是你本身就有的,只是各种原因让“明德”落了灰,就像珍宝被糊上了泥,那怎么办呢?只能慢慢清理。持续清理,最后你会发现你本是明珠一颗。

所有智慧都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爱能证明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很多人告诉我:“戴老师,我也鼓励孩子,也表扬孩子,也按你的方法写了孩子的100个优点,也给他念了,但他就是不理我。”我想说,这是因为你曾经有很长时间的缺席,用了很长时间做了不对的事情。也就是说,孩子的这颗明珠不仅仅有一层灰,灰更是慢慢变成了坚硬的壳,如同璞玉外面有一层石头。你知道里面是有明珠的,必须不断雕琢。你要在不断雕琢的过程中,带着探索的心态、孜孜以求的精神,不断奉献。明珠慢慢暴露出来,你也自然而然成为专家了。所以不要害怕,不要恐惧,不要担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在你日复一日的教育过程中变成了现在这样,你想要朝夕之间就改变他,也是很难的。所以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表扬是发现对方的优点,不断放大优点,让他找到美好的感受。如果在一个家庭里,每个人都能看到对方的优点,这个家庭里人的关系一定是和睦的;如果在一个单位里,每个员工都能看到企业的优点,企业会是成长的;如果我们都能看到社会的优点,社会也是美好的;如果我们都能看到国家的优点,国家也会是强大的。

因为这时候每个人都是责任者,而不是受害者。

在不断表扬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发现了对方的美好,而且让对方知道了责任。最主要的是,我们可以和对方建立深度联结。如果孩子跟家长没有联结,家长跟孩子说什么孩子都只会认为家长是想改变他,在给他讲道理。他并不真心愿意接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希望自己被别人改变。

别用单一标准来衡量孩子

国家的最小单位是家庭,家庭最重要的是孩子,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也就是说,国之根本在教育。有老人摔倒了大家都不敢扶,这是教育的悲哀。崇尚金钱致富,认为所有成功的人都是有钱人,这也是不对的。那些默默保卫边疆的人,虽然没有钱,也是成功的人。我觉得人的内心的“资粮”、价值,一定跟财富无关,而是跟为社会做多少贡献有关,跟能够帮助多少人有关。

我站在讲台上,也不敢自称为老师。我认为人之大患就是“好为人师”,觉得“我是你的老师,你就得听我的”。天地君亲师,师讲出来的应该是自己做得到的事情。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到,那这种人只不过是知识的搬运工,讲课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不能算作是真正的老师。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如果要传的道你自己都没走过,那要如何去传呢?授业,自己的业都没有做起来,要如何教别人呢?你自己有一大堆烦恼,还天天跟别人说:“你听我的,你就没烦恼了。”这是不可信的。

特别是在家庭教育层面,绝不能翻过两本书,听过两堂课,就去给别人讲课。家庭教育必须有实践,很多老师的课讲得很好,是因为他们有十多年的教育经历,也为人父母,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得很优秀,这让他们能感同身受地给别人当老师。这种感同身受自然而然拉近了与其他家长的距离,让他们的课讲起来更有底气。

凡事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用同一个标准衡量老师是错的,比如只看升学率,或者只看培训课堂的氛围。实际上衡量老师好坏的标准有很多。同样道理,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孩子也是错的。有的花早开,有的花晚开,不是所有花都会一起开。你的孩子现在表现不好并不代表他整个人就没救了,也许只是他的优势还没发挥出来。教育就像是根雕艺术,要顺势而为。逆势而为,就像一棵树在冬天本来很脆弱,水分很少,你非要把它掰成个什么样,它就有可能会被折断,甚至会死亡。

鼓励不应有附带要求

鼓励要用在孩子要放弃、感到绝望、很失落、不自信的时候,但鼓励并不是为了达到家长的目的。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的鼓励是贪,是错误的。

鼓励和表扬仅代表了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态度,不应有任何附带的要求。你表扬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好好写作业,你鼓励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好好听课,把作业完成,把考试考好。这都是带条件的爱,是阴谋。

鼓励也好,表扬也好,都仅仅是一个生命渴望另外一个生命更加美好、更加强大的过程。不要把鼓励变成工具,如果是那样,你的孩子最后就会对鼓励有耐受力了。孩子慢慢就会知道,你的所有鼓励都是带有条件的,此后你对他进行鼓励的时候,他会想:你少来这一套,我知道你有什么目的。这样,鼓励也就失去了意义。

其实教育不需要那么多技巧。我介绍完了表扬、鼓励,但是并没有给大家介绍具体的方法。因为具体的方法用在你身上适合,用在别人身上不一定适合;用在你家适合,用在别人家不一定适合;用在12岁的孩子身上适合,不一定用在16岁的孩子身上也适合。每一家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我只能告诉你,表扬、鼓励无论用在什么样的孩子身上都可以,但具体做法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定。

可能有人会问:“就这么简单?”是的,就这么简单,大道至简。教育本身也并不复杂,复杂在我们内心有太多恐惧、焦虑、担心、贪婪、嗔恨,于是呈现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