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前总裁约翰·钱伯斯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讲道:“2020年,全球将有1/3的工作以技术为核心。”我们已经进入了科技化时代。
现在几乎看不到公交车售票员了,公交车上大多都安装了刷卡机,高速公路也有ETC收费通道。也许无人驾驶汽车普及后,司机这个职业也将不存在了。
以前我们饿了,要么自己做饭,要么去餐厅吃饭,现在只要用手机点外卖就可以了。有人预计,再过10年,现在的企业中有40%将不复存在。这意味着,可能会有40%的人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将不复存在。预计到2040年,全球将有2/3的职业是现在的人闻所未闻的。
周围大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每个人看待世界的眼光也要随之改变。尤其对于家长来说,我们更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开阔视野,因为我们的眼界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参加高考前问我:“戴老师,我的孩子如果没有考上重点大学,怎么办呢?”我说:“那就去上个专科吧,去找一座好一点的城市。”因为我觉得本科、专科的选择和学校所在城市的选择上,相对来说,是城市的选择更重要。从北京、上海、广州的专科学校毕业,有时候要比在三四线城市里的本科大学毕业的学生机会更多。
如果问我孩子学哪个专业好?我想说世界是变化的,不同的社会时期,热门专业也会不同,其实没有绝对的好专业。好专业和不好的专业都只是假象,专业本身无好坏。
30年前会开汽车、会用计算机的人就是有本事、有能力的人,现在绝大多数人都会开汽车,都会用计算机,这只能算是生存能力,不算多大的本事。我大学毕业以后的工作还是分配的。那时候正好我学的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人才稀缺,所以当时我的工作待遇非常好。但现在的大学生毕业都是自主择业了,社会最需要的专业也跟当年有很大不同。
我遇见过几个孩子,他们的学习成绩都不太好,也因此不太有自信,于是早早放弃了学业,选择走入社会,参加工作。我对他们说:“如果走出了校园之后,你们根据自己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思考,那么就不算失去了什么,因为你们的这些思考是很多在校园里上学的孩子没有学到的。”
知识对于未来有没有用?肯定是有用的。知识是进步的基础,但不同的时代对于知识的具体要求不同,有些知识对未来也许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总的来说,我们的感觉是不断变化的,思维习性是变化的,社会发展速度是多变的,是有危机的。我们的感受是不真实的,思维习惯有时会骗我们。
面对变化的感觉、思维习惯、社会环境,教育到底该怎么办?家长应该注重什么,应该思考什么?如何应对呢?
之所以要探讨这个话题,是因为家长的视野、境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未来。现在有很多家长的知识储备已经不如孩子了,甚至常识也不如孩子掌握得多。
当然,虽然时代不同了,孩子所需要的知识也不同了,但是很多基本的生活常识还是必需的。比如在沙漠徒步活动中,很多孩子一开始背着50斤(1斤=500克)重的东西,我要帮他们减重量,他们还说不用。结果多走一会儿,他们慢慢就走不动了,这就是个常识——10岁的孩子背着50斤的物品在沙漠里是走不远的。在沙漠中徒步,孩子们得知道擦防晒霜,这也是常识。很多孩子刚开始不愿意擦,那怎么办?等他们晒得觉得脸疼了,下次就知道这种情况下要擦防晒霜了。
孩子只有常识也不行,还得有见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点悟,名师点悟不如自省自悟”。以前听这几句话,孩子们可能没什么感悟,有了相关经历之后再看这几句话就会发现,这个道理已经跟他们的亲身经历融为一体了。
世界是变化的,但也有些东西是始终不变的。比如孩子愿不愿意付出,是否懂得爱,是否懂得感恩,愿不愿意与人沟通,这些都是必备的要素。不管技术如何进步,世界对这些能力的要求是不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