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品牌就像一串糖葫芦,穿在竹签上的是10个品牌要点。
1.医院名称
医院名称由识别名称和通用名称组成,是医院品牌的第一标识。给医院命名不能天马行空,《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医院名称有严格的规定。识别名称只能由地名、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医学学科名称、医学专业和专科名称、诊疗科目名称等构成,经核准机关批准使用。通用名称依据医院的规模和性质等进行核准,如:医院、护理院、疗养院等。目前,除政府创办设置的医疗机构,其他医疗机构的识别名称中不能含有“省、市、区、街道、乡、镇、村”等行政区划名称,不可使用相关法规禁用的词语。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个人设置的医疗机构,名称中要含有设置单位名称或者个人的姓名。医院名称是医院的“身份证”,具有严肃的法律意义,一旦确定,将会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上使用。
2.品牌视觉识别系统
品牌视觉识别系统是反映医院品牌文化的视觉符号(文字、图案、色彩等)以及各种用品、器具、服饰等载体的集合,包括医院标志、标识导引、办公用品、服装服饰、专题片、院歌、吉祥物、网络ID等。品牌视觉识别系统是医院品牌的有力载体,帮助医院品牌在公众心中形成第一印象,是医院品牌文化的高度概括和艺术抽象,具有独一无二的区别性。
3.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是医院为开展医疗业务活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品牌竞争力而配置的各类仪器、耗材、软件等。设施设备的配置不仅要符合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与医院的学科发展潜力和财力相匹配,保持阶段领先性和业务适宜性,更要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把握经济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平衡,体现人文关怀,从而赢得公众对品牌的好感。
4.工作人员风貌
医院的工作人员是医院品牌的传播者。从医院高层管理人员到临时工作人员,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医院品牌的诚意和温度。规范合体的仪容是对同事和患者的尊重,更是对医院品牌文化的认同。合规合法的行为举止是对医疗质量的保证,更是对生命的友善和对品牌的自爱。良好的形象风貌能带给公众愉悦的就医感受,是拉近公众与品牌的距离、增强公众对品牌信任度的利器。
5.医院环境
医院环境是医院围绕业务发展和患者就医需要所设置的物理空间和人文布局的总称。它既要严格符合医疗建筑的标准规范,在建筑风格、内部装潢、水电使用等方面体现绿色、生态、节能的环保要求,又要能根据服务流程和患者的就诊习惯进行设计优化,减少患者在医院的无序感和焦虑感。在环境布局上,医院要将品牌特色和本地人文要素相结合,打造主题明确、特色明显的品牌亮点,在公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记。
6.医媒关系
媒体是医院品牌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是医院和外界进行信息沟通的桥梁。媒体的报道可以多方位地记录医院的发展历程,展现医务人员的工作风貌,增强医院品牌的公信力。媒体的第三方属性使其对医院品牌的报道更具客观性和说服力,是挖掘和积淀医院品牌个性特征的利器。媒体的监督属性也能督促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是医院品牌的除尘器。
7.学科实力
医院为社会提供健康服务,主要依赖于医疗技术。医院的学科水平是患者看病就医的重要考量因素,学科实力是医院品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激励性的学科政策、优秀的学科人才队伍、先进的医疗技术是提升学科实力的必要条件。学科规划是医院发展规划的重心,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投入方向的学科培育,打造出具有区域优势、有特色的重点学科,是医院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以点带面、提升医疗服务实力、占领市场一席之地的法宝。
8.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是医院管理理念、管理结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等的有机整合,是医院品牌的组织基石。医院组织结构的稳定运行和医疗健康服务的持续输出,都需要依托适宜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切忌好高骛远或教条化,对医院价值理念的尊崇和对人性的尊重是管理模式成功的关键。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实现让患者满意、让工作人员满意、让社会满意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激发品牌活力。
9.品牌体验
品牌体验是患者在看病就医的过程中,对医院品牌在感官、情感、思维、行动及关系等层面产生的个性认知和主观判断。公众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接触到的碎片化的医院信息,也会化为个人的品牌体验。品牌体验是医院品牌管理的重点,它体现个体的主观喜恶,左右公众对医院的美誉度评判,形成类似于偏见一般的成见,影响公众的品牌忠诚度,需要我们用心经营。
10.品牌承诺
品牌承诺是医院对社会公众在医疗服务、健康促进等方面的保证,是医院服务能力的体现,是品牌价值的公开宣言,代表医院的理念追求。品牌承诺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社会发展和医院服务能力的调整而变化,它的兑现需要医院全员动员、全力而为,只有为公众提供超出服务承诺的品牌价值,才能获得公众对品牌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