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巧妙判断存货舞弊(1 / 1)

埃迪(Eddie)公司是美国的一家电器消费零售公司,1970年公司市值超过5亿美元,拥有43家销售分店,销售额达到3.5亿美元,财务报表税前净收益为2100万美元。电器消费是周期性和竞争性很强的行业,当其他电器消费行业不景气时,埃迪公司似乎逆行业趋势仍在增长,但这只是假象。1989年底,该公司申请破产,清理资产后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监管部门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着严重的财务舞弊,其中包括一项存货高估了650万美元。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范围广泛的法律诉讼,其中包括对首席执行官(CEO)的指控,他被控犯有欺诈罪而被判入狱。

这起案件自然地引发了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审计人员未能在年度审计中发现舞弊。审计人员的解释是公司高管及财务人员均参与舞弊,对于这种精心策划的舞弊是很难发现的。为应付审计人员,该公司的做法是,在期末审计人员到达盘点现场前,将存货从一个分店迅速运至另一个分店。此外,为掩盖各处存货短缺的事实,公司还销毁了大量的会计记录。

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要关注企业的存货是否正常,如果存在异常现象,则要进一步关注是否出现存货舞弊的现象。具体分析时应注意:

1.关注存货项目的明细资料

应关注构成存货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在产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间的比例关系。各类存货的明细资料以及存货重大变动的解释,在报表附注中应有披露。正常的情况下,它们之间存在某种比例关系,如果产成品大量增加,其他项目减少,很可能是由于销售不畅,放慢了生产节奏。此时,总的存货金额可能并没有显著变动,甚至尚未引起存货周转率的显著变化。因此,在分析时既要重点关注变化大的项目,也不能完全忽视变化不大的项目,其内部可能隐藏着重要问题。

2.判断存货总量是否合适

存货中的在产品或者产成品大幅增加时,应当首先判断固定资产是否有大幅投资增长,或者增设了匹配数量的分支机构,并且营业收入也会有大幅的增长,如果不是上述状况,那么可能存在存货积压。存货积压如果超过了正常需求的储备,其导致的财务后果是:毁损、仓储费用和跌价风险上升,增加存货持有成本,降低企业资产获利能力(存货周转率下降),同时加大了企业未来的资金压力。为了弥补流动资金的积压,就会增加贷款,结果导致发生刚性较强的财务费用支出。

3.关注存货跌价准备

前面讲到,通过存货期末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期末估价,可以帮助总经理更好判断企业存货的真实价值。但估价具有较强的人为主观因素,且存货跌价准备最终作为一项费用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因此,存货跌价准备也提供了一定的利润操作空间。顾雏军与科龙电器案是典型案例。

2001年科龙电器年报显示亏损15.55亿元人民币,2002年顾雏军入主科龙,立刻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公司报表显示盈利1个亿。郎咸平的分析团队对科龙的财务报告分析后发现,科龙扭亏为盈的秘密就是大量运用需要人为判断的各类资产减持准备。在2001年拟报亏损当年提取巨额存货减值准备等各类准备6.35亿元,在亏损当年“一次亏个够”,为以后盈利打下了基础。在2002年再次利用期末计价将上年提取的减值准备大量冲回,实际冲回3.5亿元人民币,实现2002年的扭亏为盈。如果没有这上一年多提本年冲回的3.5亿元减值准备,科龙2002年将实际亏损2.5亿元。

【提示】通常情况下,企业存货在资产中的比重、存货内部各项目的构成、企业的销售成本率以及存货跌价准备,从长期来看,都应该具备稳定的趋势。如果某年度发生异常变化和波动,总经理需要关注公司是否有重大战略调整或规划等;如果没有,就需要怀疑是否存在存货舞弊的嫌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