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解决好“树什么样的政绩”的问题。领导干部干的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必须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政绩,不图虚名、不做虚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除了人民利益,我们党没有任何特殊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党章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为民是根本价值取向,我们党执政的目的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干部就要有政绩,没有政绩或者政绩不佳,就是没有尽到为官从政的本分,就不是好干部。但是,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如何追求政绩,却如同一面镜子,反映着领导干部的情怀境界格局,检验着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领导干部追求的只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经得起人民检验的政绩、老百姓实实在在需要的政绩,切实做到人民需要、期盼的事,就坚决去做;人民反对、痛恨的事,坚决不做。
干部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高评判者。领导干部工作干得怎么样,有没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所作的决策、推动的事业、办成的事情是否深得民心,是否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体会最真实,也自然会作出最公道的评判。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这好那好,不如群众说好。领导干部有没有政绩,自己吹不出来、夸不出来、装不出来,只能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的标准和尺度衡量,在实打实地服务人民中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