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九、事越烦,越要耐烦(1 / 1)

耐烦是指不怕事情烦琐,有耐性。耐得住烦是一种修炼,也是为人处事的重要条件。耐烦的人,能够掌控自己的杂念妄想,消融烦恼,不怨天尤人,保持温和平静,不怕烦难,不惧干扰。对领导干部来说,耐得住烦,不避琐碎、不畏烦难,任劳任怨、踏实肯干,更是一种必须具备的品质要求。

事无巨细皆不忽,综理密微贵耐烦。淮军创建之初,李鸿章推荐的三个人才前来拜见曾国藩。曾国藩没有立刻接见他们,而是在暗处悄悄地观察。半个时辰之后,他发现三人中有两人等得不耐烦了,或是东张西望,或是神色焦急,只有一人,虽相貌平庸,却器宇轩昂,仰望天上的浮云,淡定自若。他对李鸿章说,三人中只有一人才堪大用,做大事最重要的就是耐烦,三人中只有一人耐得烦,必成大器。被曾国藩看中的那个人,就是日后淮军名将、中法战争中的大功臣刘铭传。古之成大事者,都是能“耐烦”之人。“耐烦”二字练人意志,耐烦之人必成大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矛盾与困难,如果摆不正心态、放不平心绪,就会由此生出种种“烦”来。面对一时之“烦”,只有秉持“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沉稳、“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气度、“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胸襟、“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才能在千事烦中“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耐得千事烦,方解百姓忧。清代廉吏陈宏谋在其《从政遗规·耿恭简公耐烦说》中曾讨论过为官者“耐烦”的问题:“居官莅事,牒诉纷错,日出事生。欲每事躬亲料理,未有不以为苦者。一有厌苦之心,便有不耐之意。或草率了事,或假手他人,或阘茸稽延,或急遽无序。民亦多蒙其累,事便不得其平。”大意是,为官要“耐烦”琐碎小事,不论事情多少,也不论事情大小都不能怠慢,如果草率了事,拖沓敷衍,老百姓就要受苦了,事情也做不好。常言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广大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与群众打交道,事无巨细,工作难免会比较琐碎。古人云,“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领导干部只有摆正心态,耐下性子,日积月累,苦干实干,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才会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心为百姓,不厌其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群众利益无小事。领导干部理当为党和人民事业兢兢业业耐得烦,这体现的是责任和担当,更是一种修养和境界。要耐得住“心”烦,沉心静气,修身养性,耐得住性子、稳得住心神,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心无旁骛担好该担的责任、做好该做的事情,真正做到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要耐得住“事”烦,认真细致地处理好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改革稳定、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时刻关注着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事不避难、义不避责,一件一件地落实,一项一项地推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耐得住“人”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容人容言,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求全责备,不放过关怀别人的机会,用自己的“耐烦”换来群众的“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