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伟大书籍承载着人类创造的知识和智慧,默默无闻地传承着人类的精神和文明。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说:“一页书的价值在于它被翻到的时候。”书是用来读的,如果有书不读,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资源占有,是对社会精神食粮的浪费,更是对书籍的轻蔑和对知识的亵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当干部就要认真读书。
书籍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有个故事说,清代有个富翁,家中藏书万卷,但极少读书,还经常把书搬出来晾晒卖弄。一天蒲松龄经过,见富翁又在晒书,便脱下上衣躺在富翁家门前的上马石上,闭起眼睛晒太阳。富翁走过来问他在干什么,蒲松龄回答在晒书。富翁更觉奇怪,问书在哪里,蒲松龄拍拍肚子说:“我的书都装在这里,有多少我也记不清啦。”逗得富翁羞愧而去。这启示我们,把书籍当作奢侈品和装饰品,以汗牛充栋的万卷藏书炫耀于世、附庸风雅的人,就算躺在书海之中,于其身心毫无益处。书籍的生命是被阅读唤醒的。有书不读,书籍再多,也只是废纸一堆。书籍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智者,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它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你漠视它、冷落它,它也会不理你;你喜爱它、翻阅它,它一定会倾心你,从来不会让你失望而归。对待书籍最好的态度就是阅读它。开卷才会有益。那些口头上宣称爱读书的,而实际上根本没有把书放在心上,只能算是“叶公好龙”。书籍应成为我们的“日用品”“营养品”,而不是我们的“装饰品”“艺术品”。
不做“书橱”当“书虫”。阅读是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买书藏书不如读书。“书虫”啃书,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书橱”储书,只能让书籍不蒙尘。书应该“活在肚皮”里,而不是“死在书橱”里。马克思曾说,书是我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志,供我使用。书对他来说是知识的工具,而不是装饰品。他很少注意书的形式、装订以及纸张和印刷的美丽,在他的书里到处可以看到折角、用铅笔画过的横线和记号。马克思学问博大精深,靠的就是博览群书,把书籍里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每一本书都像一扇门,你想去哪里,都由你自己决定,打开任意一扇门,你都会有所收获。人们凡是能够想到的不足,阅读都能为你“弥补”;凡是能够憧憬的美好,阅读都能为你“提供”;凡是能够期待的欢乐,阅读都能为你“呈奉”。打开书本,就是给自己一个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的机会。领导干部应当把读书学习作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坐书桌、少坐酒桌,又备又读、多备多读、勤备勤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