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人活在物质世界之中,也活在精神世界之中,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物质和精神对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物质是基础,只有物质得到保障,人才有建设自己精神家园的基础;精神是灵魂,没有精神即使物质再富有,生活都会缺少幸福的色彩。物质是可灭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心为物役,道所不载。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人超越动物的地方在于除了肉体存在还有一个心灵的世界。一个人要生存和生活,追求基本的物质需要是自然的、正常的、必需的;但是,如果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变成了唯一的动力,把追求物质生活特别是肉体生活的享受当成了唯一目标,就会使人失去精神、丧失灵魂,失去生活的乐趣和做人的价值及意义。只有致力于高雅、高尚、摆脱物欲的精神追求,才能获得更深刻的人生体验,展示人生价值,显示出人的尊严和高贵。周恩来同志曾说:“生活关分两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于过了,觉得少一点好,人家分给我们的多了就应该居之不安……精神生活方面,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这样,我们的政治责任感就会加强,精神境界就会高尚。”有精神追求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在物质方面要懂知止,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时刻谨记生命之舟承载不了太多的奢欲,千万不要让外物奴役了自己的心灵。
不忘初心,敬终如始。“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心有所向,身必有所行;心有所守,行必为示范。初心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精神动力。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使自己的内心不为物役、永不蒙尘,就必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宗旨,坚定对初心的执着追求,坚守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家园。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锤炼初心、体悟使命,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建设精神家园,“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做到身处万物而不被物役、心有所往而初心不改,永远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宗旨、忠诚于党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