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还不够,还得有门路(1 / 1)

择校生需要按照明码标价支付择校费,可是仅仅如此还不够。在许多情况下,仅仅交费还不够。

交了定金仍然无法上学

2002年7月28日,前往西安市物价局投拆的张女士介绍说,因为她的孩子平时成绩不错,所以在中考前就与其所在中学签订了高中录取合同。她与其他多数家长一样,给学校交了500元的“定金”。

时间到了7月25日,等到她到学校报名时,老师却说她孩子“分数不够,需要交纳1.2万元赞助费”。第二天,当张女士赶到学校交钱时,又被一位副校长告知“名额已满,交了钱也只能上本校与一所民办学校联办的‘联合班’”。由于不想上联合班,孩子至今上学还没有着落。

据西安市物价局物价检查所所长介绍,那个时候市民对于重点高中“高价卖分”的投诉非常多,最多的一天高达154起,投诉对象几乎包括了全市所有重点高中。像张女士这样交了定金还是无法上学的情形并非个别。

可见,学校乱收费现象有多么普遍和严重!

遗憾的是,由于“集中收费”改成了“分散收费”、“明收”改成了“暗收”、“强收”改成了“自愿”,许多学校收费就像医院门诊收费一样交钱“一对一”,手段非常隐蔽,给查处带来极大困难。

“卖分”招生为哪般

就在择校热愈演愈烈、令家长学生暗暗叫苦之时,一些学校却嫌涨价幅度太小,价格“卖”得太低而吃了亏。

2002年7月,西安市某省级重点高中在“卖分”时被物价部门逮个正着。这所中学的“卖分”标准是:520分以上不交费,480~490分之间的学生,每分要收800元;而低于480分的学生则先要交纳1万元的起价费,然后每差1分再交200元。该校升学录取审批单备注栏显示,交钱最少的为6200元,最多的达4.3万元。

针对社会的各种指责,这些重点中学校长有苦难言。他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西安市中学教育供不应求。

例如,这两年西安市每年的初中毕业生有4万人,而目前全市高中只能容纳学生2万人。为了将来能上大学,许多成绩不佳的学生只能千方百计往高中“挤”。

“挤”的结果,使得一些民办中学招生人数成倍增加。许多公办中学尤其是重点中学也在允许范围内开展扩招,在校人数达到计划人数的1.2~1.4倍。

学生多了,教学设施增加、老师工作量增加了,教学成本迅速上升,却没有合理的经费来源。

直到2001年陕西省才出台政策,允许中学对计划外学生每学期收取1000元的额外费用。但是如果依照这个数额,学校很“吃亏”。因为目前西安市一个中学生一年的教育成本是5000~10000元。

很多校长说,不排除高收费会加重家长负担,但高中不是义务教育,学校应该给家长提供一个量力而行的选择机会。

择校使招生名额迟迟无法确定

由于择校因素的存在、择校生的来来往往,一些学校招生人数迟迟定不下来。所以他们就“开动脑筋”,用经济因素对此现象加以制约。

2002年6月23日,坐落在长沙市的某科技大学几位职工反映,该科技大学附中规定,凡是系统内小学毕业生到该校报名升初中,需要交纳600元保证金。如果以后不入学,保证金就不能退。如果以后入学,可以充抵第一学期课本杂费和校服费。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该科技大学附中以前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些家长来为孩子报了名,可是开学时候却有相当部分没有来,择校去了,从而影响了学校的生源。

另外,尽快确定系统内子弟直升本校初中人数,也便于学校安排系统外的择校生计划。否则,报了名不来,名额白白浪费,外面的也进不了。

对此,有的家长称此举违反了长沙市“有关公办学校不得招收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生”的明文规定,并且报名时间只有一天,带有强制意味。

校方解释说,他们学校只是业务上由长沙市管,经费、人事都是该科技大学负责的,所以不遵守这项规定。

有钱还得有门路

要上名牌初中,有钱还得有门路。虽然择校费动辄几万元,但家长们还是趋之若鹜。他们心疼的不是花钱,而是担心学校不肯收钱。

有人以为,花钱上学的都是差生,因为如果能连续3年当上三好学生,就可以保上重点中学。

这话没错,可已经是老皇历了。因为现在绝大多数重点中学都取消了初中部,然后摇身一变,它们又与区内的其他学校联合办了民办分校。

这样做的好处是,彻底解决了这些差校生源不足的问题,有的改成民办学校后更是身价百倍。要上他们的学校,不要说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就是有钱还得有门路,否则一样拒之门外。

2001年6月8日一早,自己就是北京一所中学教导主任的周女士,在为女儿交了就读一所重点中学的赞助费后如释重负。她心里踏实了,因为学校终于收了她的2万元。

要知道,这钱一直攥在她手心都快攥出水来了。虽然这2万元是她10个月的工资,但是她更觉得这是女儿前途的敲门砖,人家收下它是给了她面子。

收取择校费也有一个诚信的问题

西安市一位家长认为,“对扩招生收取比其他学生高的费用可以理解,但是收费总得有个度,同时学校收钱也要讲信用。不能一开始说不用交钱就能录取,到后来又说要交3万元才能上学。”

她举例说,她的孙子2002年报考了西安×中,一开始学校让家长交1.5万元,后来提到1.8万元,最后又说孩子分数不够线,要交3万元,并且还只能上联办班。

这表明,一些学校在收取择校费方面不讲信用。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考的就是“诚信”,可见诚信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特别是学校和老师,自己说话都不算数,怎么去教育下一代!

对于收取择校费,家长能够理解,但是无法理解学校像自由市场那样,说涨价就涨价。

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家长和学校矛盾激化。一些原来打算上其他学校的孩子,一再被收费问题耽搁下来,最后哪所学校都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