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万贞儿(1 / 1)

明史 蔡东藩 1840 字 2个月前

两宫太后分别奉上尊号后,就轮到册立皇后的问题了。孙太后的宫中有一名宫人名叫万贞儿。万贞儿四岁的时候,就被带入宫中做些杂役。十几年之后,居然出落成一个绝色女子。她丰容盛鬋,秀外慧中,身体丰满圆润,酷似当年的杨玉环。孙太后爱她聪明伶俐,就召入仁寿宫,让她掌管衣饰。宪宗小时候朝见孙太后,贞儿曾在一边搀扶过,与宪宗渐渐亲昵起来。后来,宪宗再次被册封为东宫,万贞儿正是豆蔻芳龄,二人依然往来莫逆,两小无猜。天顺六年,孙太后驾崩,宪宗已经十四岁,渐渐地知道些人事,便将这位万贞儿召到东宫。万贞儿那时虽已年过三十,却还是处子之身,姿色尚在,一点也不逊色于二十多岁的人。她之前因为无机可乘,不能入侍英宗,不免有些叹惜。现在能来服侍太子,当然使出浑身的手段,眉挑目逗地勾搭储君。宪宗情窦初开,一番穿针引线之后,二人便如胶似漆,居然在那华枕绣衾间,试起了鸳鸯的勾当。从此二人相亲相爱,形影不离。英宗对这一切毫不知情,只知道东宫年龄渐长,应该帮他选妃。当下便由中官奉旨,选入淑媛十二名,由英宗亲自端详,留下三个人,一个姓王,一个姓吴,一个姓柏,都留在宫中,没有册立。英宗驾崩后,两宫太后认为宪宗年已十六,不可不替他册立皇后,于是命司礼监牛玉慎重选择。牛玉认为先帝之前挑选的三个人中,吴氏最为贤惠,可充作皇后的人选。太后又亲自察视,见吴女体态端方,也非常满意,便命钦天监择选吉日,册封吴女为皇后。宪宗迫于母命,不好不从。

后位册定下来之后,宪宗封万贞儿为贵妃,王氏、柏氏为贤妃。万贵妃虽骤然显贵,但心中却很不自在。每次觐见吴后,都装出一副不高兴的脸色。起初几次,吴后还能勉强容忍,二十多天之后,便有些忍受不住,免不了出言训斥。万贵妃自恃宠幸,半句都不肯受屈,自然反唇相讥,甚至吴后说一句,她还要说两句。吴后一时性起,竟命太监将她拖倒,自己取过杖来,连打了几下。

这万贵妃哪肯遭受这种委屈,回到自己宫中之后,哭泣不止。凑巧宪宗进来,她索性大哭起来,弄得宪宗莫名其妙,急忙询问缘由。万贵妃故意不说,后来经侍女禀报,宪宗这才知道原因,顿时龙心大怒,卷起袖子就要出门。贵妃见宪宗起身,料定他必然会去正宫那里吵闹,年少气盛,反而会闹得不成样子,便抢先一步,拉住宪宗的衣角,将他劝了回来。宪宗又气愤,又怜惜,慢慢替贵妃脱下衣服,只见她那雪肤上面,透露出好几条杖痕,不由得大怒:“好一个泼辣货,我要是惩治不了她,连皇帝都不做了!”万贵妃呜咽着说:“陛下请息怒!臣妾年老色衰,不及皇后年轻,还请陛下命臣妾出宫,免得被皇后看了碍眼。那时皇后自然心平气和,臣妾也不用遭这种罪了。”宪宗说:“你不要这么说,我明天就把她废掉!”万贵妃冷笑道:“册立皇后是两宫太后的旨意,陛下废后,就不怕两位太后动怒吗?”宪宗答:“我自有办法。”贵妃这才无话可说。宪宗便命内侍摆酒设宴,亲自安慰贵妃,让她消气。酒后同入龙床,又是喁喁私语,无非是废后的计划,一直谈到半夜,才同入好梦。

第二天,宪宗一起来,就到太后那里抱怨,只说吴后喜怒无常,并喜好歌舞,不足以母仪天下。钱太后一言不发,周太后却劝阻:“刚做了一个月的夫妻就要废易,太不成体统了。”宪宗:“太后如果不肯答应,儿臣情愿不做皇帝。”周太后沉思了半天,才说:“先帝在世的时候,曾准备选立王氏,我听司礼监牛玉说吴后比较贤惠,而且看她二人的姿色相貌不相上下,所以就册立了吴后,哪知道她是这种脾气。依我看来,皇儿能将就便将就过去,万一不行,就改立王氏好了。”宪宗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应声而出,转身去报告万贵妃,贵妃不以为然。宪宗一想,不如先废了吴后,再作计议,于是面谕礼部,即日废后。礼部已经受了万贵妃的嘱托,并不劝阻。于是诏书一下,吴后只好缴还册宝,退居西宫。万贵妃仍然觊觎皇后的位置,常让宪宗到太后面前请求。宪宗也有这个意思,便替她说情。太后嫌她年龄太大,始终不肯答应。好容易过了两个月,后位还是没有定下来。后来经太后屡屡降旨,催促册立王氏。宪宗无奈,只好立王氏为皇后。好在王氏性情柔婉,与万贵妃算是相安无事,彼此还能凑合过去。

成化二年,万贵妃生下一子,宪宗大喜。谁知不到一个月,孩子竟然夭折。后来,贵妃再也没有怀孕,只是一味嫉妒其他妃嫔,不让宪宗临幸她们。宪宗曾经偷偷摸摸地与妃嫔**过几次,也曾暗结珠胎,但多被贵妃察觉,设法打掉。宪宗不但不恨,反而竭力奉承贵妃。贵妃喜欢的,全部宠用;贵妃讨厌的,全部贬斥。贵妃的父亲万贵被封为都督同知,贵妃的弟弟万通被封为锦衣卫都指挥使,还有眉州人万安,与贵妃本来不是同族,他却大献殷勤,自称是贵妃的侄子。贵妃于是转达宪宗,马上升他为礼部侍郎,入阁办事。

过了一段时间,慈懿皇太后钱氏驾崩,周太后想另造陵寝,不想让她与英宗合葬,万贵妃也迎合周太后的旨意,劝宪宗听从母后的安排。宪宗心里还有些迟疑,便将群臣召来商议。彭时首先上奏:“合葬已经是惯例了,何必要另行商议?”宪宗答:“朕怎么会不知道这个?但这些都是母后的意思。”彭时又说:“皇上遵从礼节才是大孝。”接着,商辂与刘定之等人也上奏:“皇上大孝,应当遵从先帝的心意。现在如果将慈懿太后的棺椁安置在先皇的左边,空下右边虚位以待,便是两全其美了。”宪宗略略点头,当即退朝。又过了好几天,经群臣一再催促,甚至伏地大哭,宪宗这才下旨,照大臣们的意思去办。群臣齐声呼万岁,依次退下。

成化五年,柏贤妃生下一个儿子,取名祐极。又过了一年,纪淑妃又生下一个儿子,这孩子便是后来的孝宗。生孝宗的时候并没有取名字,宪宗也并不知情。原来纪妃是贺县人,不但饶有姿色,并且聪敏过人。成化三年,西南蛮部作乱,襄城伯李瑾及尚书程信等人前去讨伐,先后焚烧掉蛮寨两千多座,俘虏了很多人。纪氏也被俘虏到京城。王皇后见她灵秀聪慧,便亲自教授文字,让她管理内藏。宪宗偶然间驾临内藏,正巧遇到纪氏。问到内藏的多少时,纪女口齿伶俐,应对详明,顿时龙心大悦,便在纪女的寝榻上演了一出龙凤合欢。过了几个月,纪女的小腹居然鼓了起来,万贵妃得知后就让心腹侍女前去调查。那侍女颇有良心,只说是纪氏得了肿胀病。贵妃半信半疑,勒令她退出内藏,住到安乐堂。纪氏十月怀胎,生下一个男孩,料知不便抚养,只好咬咬牙把孩子抱出去,交给门监张敏让他拿去溺死。张敏惊叹:“皇上还没有子嗣,怎么能轻易抛弃骨肉?”于是便将孩子藏入密室,只拿些蜂蜜花粉,暗地里哺育。万贵妃曾经派人前去察看,也不见有什么动静,只好罢休。幸好废后吴氏贬居在西宫,与安乐堂相近,听到消息后,就把孩子带来哺育,这才保全了婴儿的性命。宪宗全然不知,只知道有皇子祐极一个人,长到两岁,就将他封为皇太子。到了第二年二月,太子竟然患起病来,来势汹汹,什么药都不管用,只过了一天一夜,就夭折了。宫女、太监都觉得这件事有些蹊跷,暗暗查访,果然是万贵妃下的毒手。只因贵妃宠冠六宫,哪个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大家也只好置若罔闻,明哲保身。

时光易逝,转眼就是成化十一年。宪宗因处处受贵妃压制,常闷闷不乐,再加上思念亡子,更觉得郁郁寡欢。一天,宪宗召太监张敏给他梳头,将镜子拿在面前照,忽然看见头上生了几根白发,不觉叹息道:“朕已经老了,却还没有儿子。”张敏马上叩头:“万岁已经有儿子了。”宪宗愕然地问:“朕的儿子已经死了,哪里还有子嗣?”张敏又叩头答道:“奴才的话一出,恐怕性命就不保了,只要万岁为皇子做主,奴才死而无憾。”此时司礼监怀恩也在一边,便跪下来说:“张敏说得不假。皇子在西宫被抚养成人,现在已经六岁了。只因担心遭到毒手,所以才不敢上报。”宪宗大喜,马上驾临西宫,命张敏等人到安乐堂迎接皇子。纪氏抱着儿子大哭:“我儿这一去,我的性命就难保了。我儿在这里被偷偷抚养六年,今日前去,若看见穿黄袍长着胡须的就是我儿的父亲,我儿去拜见就是了。”说完,就给那孩子换了一件小红袍,抱上小车,命张敏等人护送前去。等到了西宫的台阶下面,那孩子竟然自己从车中走下来,扑到宪宗的怀里。宪宗把他抱起来放在膝上,看了好久。见他非常可爱,不禁悲喜交加,垂着泪说:“像我!像我!的确是我的儿子!”张敏当即将纪氏被临幸的年月,以及生子情况,详细叙述一遍。宪宗接着召见纪氏,握着她的手痛哭一场,让她住在西宫,然后命司礼监怀恩去通知内阁,内阁大臣无不欢欣雀跃。随即命礼部定名,叫做祐樘,然后册封纪氏为淑妃。

大学士商辂担心祐樘会重蹈太子祐极的覆辙,但又不便明言,只好与同僚商议了一计,接着呈上奏折:“皇子与母亲因病别居,很久没有相见,应该让母子朝夕相处,一切抚育都由贵妃主持。”宪宗准奏。于是将纪妃移居永寿宫,并时常被宪宗召见,与宪宗把酒言欢。此后宫内的妃嫔稍稍放大了胆子,蒙幸怀孕以及诞下皇子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邵宸妃生下儿子祐杭,张德妃生下儿子祐槟,姚安妃、杨恭妃、潘端妃、王敬妃等人也陆续生男。只有万贵妃满怀痛苦,早晚哭泣。后来终于忍无可忍,又用那药死太子的手段,杀害了纪妃。太监张敏听说纪妃暴死,知道自己也不能免祸,于是祈祷苍天,求上天保佑皇子祐樘安康,然后吞金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