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之前一直在勤勤恳恳地做各项准备工作,现在应该都做完了,终于有机会去写包含对白的完整场景了,一定感觉很愉快吧。一页剧情简介、人物动作表、大纲或详情里的描述,都无法捕捉对白最终揭示的东西,那就是让角色的声音成为现实。如果你足够敏锐,并且能理解角色各自的视角,就肯定能写出充分反映角色态度和性格的优秀对白。你需要做的就是这些。但这意味着,你不能让角色们听起来都是同一个调调。你的故事发生在哪里,你的角色从事什么工作,这些都无所谓。但每个角色都应该有他自己的声音。你可能要花一些时间,甚至要改好几稿,才能找到一个角色的声音,这没关系。但如果所有的角色说话都是一个样,那你的剧本读起来就会很单调,很假。下面是一个测试:读一遍你写的场景,从一个人的对白直接到下一个人,但不要看说话人是谁。你能分辨出哪句话是哪个角色说的吗?如果不能,就说明你还有些工作要做。尼尔·西蒙[4]说过,绝对不要让两个角色可以互相交换台词。如果两个角色能用同样的方式说出同样的话,就说明他们在本质上是无法区分的。那为什么要把他们俩都写进你的电影里呢?你了解你的故事,也了解你的角色。你要想办法通过对白给每个人都赋予一种独特的声音。
另一个忠告:正如不能过度描写动作一样,你也不能过度描写对白。如果真的需要,隔一会儿就来一段对白也不是不行,但最好还是少一点,间隔长一点。我们曾经合作过一个制片人,她的秘诀是“一指原则”。如果一段对话看起来比较长,她就会伸出一根手指测量,超出一指范围之外的内容都会被砍掉。这吓坏了她的编剧(包括我们),因此,一定要尽量去写简洁而克制的对白。
对白的基调应该与影片整体保持一致。不管你写的是什么,加入幽默感总是件好事。一个具有幽默感的角色,几乎能让任何类型和情境受益。但如果过于恶搞,而你写的又不是一部恶搞喜剧(broad comedy),那就会让读者失去兴趣。“不要让读者失去兴趣”是让剧本胜券在握的首要原则。
我们俩13岁相识,从15岁起一直是最好的朋友。现在我们在一起时,还是会用小时候聊天的方式跟对方说话。有时候这个习惯也会出现在写作中,这成了一个问题,导致我们有时候分不清有趣和荒唐。所以让你信任的人提前读一读你的剧本片段会很有帮助,也许仅仅是第一幕,这样能确保你做的准备工作得到了良好的执行。
你多半会希望你的对白能像其他元素一样,为剧本的推进而服务。这指的不仅是故事的推进和角色的揭示,还包括在读者心中所激发的热情。想一想,你跟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引用哪些电影里的名言?这些句子抓住了一种别人捕捉不到的感觉或情境。你的目标是写出让人觉得真实的对白,也就是要比我们日常的对话更聪明一点点、更搞笑一点点,或更深刻一点点。但不要聪明得太多,否则会让人觉得太假、太做作,要聪明得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让观众走出电影院时,觉得你写的东西抓住了他们的感受,而且比他们自己说得更好。
最后,告诉你一个小窍门:不要让你的角色很快就表露出他们的想法或感受。在生活中,我们很少会老老实实地对别人说真心话,尤其不会在一段对话或对峙的开头。因为如果一上来就过于直白,就没有太多空间能营造戏剧感了。所以在一场戏的开头,应该让你的角色谨慎一些。他可能是为了保护某种东西,也可能是缺乏自我认知,或者只是不知道该怎样面对眼前的障碍。随着场景的发展,自然会走向一次对抗,在对抗中爆发一次核心冲突,并揭示某种关键的真相。这时,你就可以让某个角色用一种自知而坦诚的方式来自我表达,这种表达会非常有力量。比如《大审判》(The Verdict)[5]里**部分的那场法庭戏。
保罗·纽曼用精湛的演技塑造了律师弗兰克·高尔文这个角色,他代理的是一位正处于植物人状态的女性的家属。高尔文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医生在手术前给她用错了麻醉剂。高尔文就要输掉官司了,法官从一开始就在针对他。他请来了最后一位证人——一个名叫凯特琳·普莱斯的护士。普莱斯做证说,当年迫于被告方(业内最有声望的医生之一)的压力,她在手术后把批准单上病人的最后进食时间从1小时改成了9小时。凯特琳·普莱斯的证词像炸弹一样在法庭里炸开,而她保存的批准单副本就是确凿的证据。高尔文似乎仅仅通过这一个证人就扭转了局面,有机会打赢这场官司。虽然辩方律师依然找到了一些法律上的操作空间,但对整个故事和主角来说,这个场景到这里就算是结束了。然而接下来,编剧马梅又加上了精彩的一笔,让这场戏和整部电影的情感冲击力更加强烈。辩方律师严厉质问凯特琳·普莱斯,她在那家医院里作为护士参与了几千次手术,为什么偏偏要把那次手术的批准单副本保存四年。这让普莱斯回想起了她在手术那天受到的威胁,显然,从那天起她就决定永远离开护士这个行业了,她的愤怒爆发了出来:“那些人是谁?我想当护士……”
“我想当护士。”这是本片里最令人难忘也最有力量的台词之一。这场戏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但凯特琳·普莱瑟还有话要说。她想当护士,但那些掌握权力的男人为了保护他们自己,剥夺了她的机会。凯特琳·普莱瑟在片中只有寥寥几场戏,但那句坦诚、振聋发聩而又充满痛苦的台词,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
有时候,一场戏的任务结束,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之后,你还有更多的话想说,一些真实而又发人深省的话,从最私人、最由衷的角度出发,给你的场景画上一个惊叹号。如果你能挑战自己,达到这样的真情实感,那么就能给你的观众和读者带来惊喜,甚至给你自己带来惊喜。还能**读者继续读下去,看看还能不能在你的剧本里发现其他意料之外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