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美堂(1)灯(1 / 1)

陶庵梦忆 张岱 676 字 2个月前

儿时跨苍头颈,犹及见王新建(2)灯。灯皆贵重华美,珠灯料丝(3)无论,即羊角灯(4)亦描金细画,璎珞罩之。悬灯百盏尚须秉烛而行,大是闷人。余见《水浒传》『灯景诗』有云:『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已尽灯理。余谓灯不在多,总求一亮。余每放灯,必用如椽(5)大烛,专令数人剪卸烬煤,故光迸重垣,无微不见。

十年前,里人有李某者,为闽中二尹(6),抚台委其造灯,选雕佛匠,穷工极巧,造灯十架,凡两年。灯成而抚台已物故,携归藏椟中。又十年许,知余好灯,举以相赠,余酬之五十金,十不当一,是为主灯,遂以烧珠、料丝、羊角、剔纱诸灯辅之。而友人有夏耳金者,剪采为花,巧夺天工,罩以冰纱,有烟笼芍药之致。更用粗铁线界划规矩,匠意出样,剔纱(7)为蜀锦,墁其界地(8),鲜艳出人。耳金岁供镇神,必造灯一盏,灯后,余每以善价购之。余一小傒善收藏,虽纸灯亦十年不得坏,故灯日富。又从南京得赵士元夹纱屏及灯带数副(9),皆属鬼工,决非人力。

灯宵,出其所有,便称胜事。鼓吹弦索,厮养臧获,皆能为之。有苍头善制盆花(10),夏间以羊毛炼泥墩,高二尺许,筑『地涌金莲』(11),声同雷炮,花盖亩余。不用煞拍鼓铙(12),清吹唢呐应之,望花缓急为唢呐缓急,望花高下为唢呐高下。灯不演剧,则灯意不酣;然无队舞鼓吹,则灯焰不发。余敕小傒串元剧四五十本。演元剧四出,则队舞(13)一回,鼓吹一回,弦索一回。其间浓淡繁简松实之妙,全在主人位置。使易人易地为之,自不能尔尔。故越中夸灯事之盛,必曰『世美堂灯』。

(1)世美堂:明成化初年,归有光妻之曾祖王致谦在嘉定安亭江边建造了世美堂,嘉靖年间归有光买下世美堂,成为其藏书楼。归有光作有《世美堂后记》,记述了世美堂之始末。因王致谦为浙江余姚人,本文似以『世美堂』来代指余姚王氏。

(2)王新建: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人称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后子孙袭爵位,张岱儿时的新建伯应为王守仁孙辈。本文提到他家收藏的灯皆贵重华美。

(3)料丝:以玛瑙、紫英石为原料,捣碎煮料制成的一种丝。

(4)羊角灯:将羊角加工后做成灯罩的灯。灯罩薄而透明,可上色或作画,工艺复杂,造价高昂,古时多用于皇家和贵族。

(5)椽(chuán):架屋顶的木条。

(6)二尹:明清时对县丞或府同知的别称。

(7)剔纱:一种传统的制灯工艺,在灯壁四周镶罩薄似蝉翼的丝质纱绢,用灯草灰在纱布上作画。清《濮院志》载:『作剔墨之画,以纱绷灯,照以火光,纱隐无质,而花鸟浮动如生,绝技也。』

(8)墁(màn):铺饰。

(9)赵士元:明代著名灯匠,南京人,所制夹纱屏和灯带精巧无比。夹纱屏:用于制作夹纱灯的屏幅。夹纱灯,明清时常见的彩灯之一。《苏州府志》有载:『剡纸刻花竹禽鸟,用轻绡夹之,名「夹纱灯」。』以江浙一带多见。

(10)盆花:形似盆花的花炮。

(11)地涌金莲:一种产于云南的花卉,开花时犹如涌出地面的金色莲花,景观十分壮丽,这里用来命名一种花炮。

(12)煞拍:打击乐器中的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