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折不爽分,其面目不爽(2)毫,其须眉不爽忽(3),斗笋合缝(4),信属鬼工。
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5)。天日高霁(6),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燎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7)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8)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9)所无也。
(1)报恩塔:一般指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为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贡妃而建。明初至清前期,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作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物,被称为『天下第一塔』。
(2)不爽:不差。爽:差错。
(3)忽:古代计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4)斗笋合缝: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严丝合缝。
(5)斛(hú):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南宋末年一斛为五斗。
(6)霁(jì):天放晴。
(7)重译:辗转翻译。《三国志·薛综传》:『山川长远,习俗不同,言语同异,重译乃通。』
(8)顶礼:佛教徒最高的敬礼,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所敬者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