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比做事难。做事容易看清,“种瓜”“种豆”的结果,播下种子时就已经知晓,需要关注的只是收成问题。做人不易看清,虽然知道“种因得果”的道理,却不清楚此时种下的是什么“因”,到时候会结出什么“果”。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与人交往,心存几分善意,结果肯定不会太坏。在具体操作上,只要自己过得去,不妨给别人留几分余地;只要现在过得去,不妨给将来留几分余地。如《菜根谭》云:“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
如何才能做到“有余不尽”呢?
其一,随时随地在别人心里留一分余情。即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把事情做绝,宁可自己吃点亏,也要让人心存一分好感。他日有缘相见,这点好感也许已经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友谊的大树了!
赵简子有两匹罕见的白骡,视为心爱之物。一天夜里,一位名叫阳城胥渠的小吏上门求见,对守门人说:“请转告主公,主公的家臣阳城胥渠病了。医生说,如果能找到白骡的肝吃,病就能好;如果吃不到白骡的肝,必死无疑。”
守门人进去禀告了赵简子。董安于正在赵简子身边侍候,听完后,恼怒地说:“嘿!阳城胥渠这个家伙!竟敢算计主公的白骡。请允许我去把他杀了!”
赵简子摇摇头说:“杀人是为了让牲口活命,未免太不仁义了!杀掉白骡救活人命,不正是仁爱的体现吗?”
赵简子马上命人杀掉白骡,取出肝,送给了阳城胥渠。
不久,赵简子出兵攻打敌国。阳城胥渠率领部众,舍生忘死爬上城头拼杀,俘敌无数,使赵简子大获成功。
这就是留一点余情的好处:尽管你的付出不一定每次都能得到报偿,但只要得到一次好报,就足以抵偿此前所有的付出。
从境界上来说,只对身边的人留余情,还不算很高明。若能以仁心对待所有人,随时随地留余情,那才是最佳的做法。
楚王曾问庄辛:“君子的修养是怎样的?”
庄辛回答:“住在家里,房屋不用筑围墙,也没有人损害他;走在路上,身边不用带侍卫,也没有人伤害他。这就是君子的修养。”
楚王又问:“君子的富有是怎样的?”
庄辛回答:“君子的富有是,借东西给别人,不要人家感恩,也不向人家索取;送东西给别人吃,不使唤人家,也不差遣人家。亲戚爱戴他,众人喜欢他,贤能的人追随他,都希望他长寿快乐,无病无灾。这就是君子的富有。”
楚王说:“说得好呀!”
没有人愿意伤害一个对自己有益无害的人。同样,没有人不想伤害一个对自己有害无益的人。所以说,福祸通常是自己招来的。若能做到人人希望你成功的境界,何愁事业不成?就算次一点,做到人人与你相见甚欢的程度,一生的快乐也很有保障了。
其二,做人不必太势利。你可以理解别人的势利,自己却不妨超脱一点。世界上需要一些傻瓜做陪衬,否则聪明人的优越感从哪里来?傻瓜看人看眼前,爱抱富人的大腿,戳穷人的脊梁骨。聪明人看人看将来,即使在不景气时也能发现“潜力股”。
《警世明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书生王生博学多才,但是家境衰落,以致多次失去上京赶考的机会。这一年,又到了乡试的时候,有心一展抱负的王生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思来想去,想起了父亲以前一个朋友,抱着一试的心态去借赶考的费用,哪料那人翻脸比翻书还快,不但没有借钱给王生,反而还奚落了他一顿。
借钱不成反受骂,王生沮丧至极。一时想不开,就要寻短见。无巧不成书,正在这时,村里另一个富翁看到了王生,了解到事情的原委,立刻慷慨解囊,资助王生上京赶考。秋后大榜昭告天下,王生一举夺魁,中了状元。衣锦还乡之时,不但还了原本借来的钱,而且又给那户人家很多金银珠宝。王生父亲的朋友听说此事,也来献殷勤,不料王生已经回京上任了。
傻瓜们要等别人修成正果才去烧香,却已经晚了。聪明人能在看似没有路的地方铺出路来,所以他们的人生处处是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