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 / 1)

底线博弈 王亚军 1000 字 1个月前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心中只有“我”,一切以“我”为中心,一切从“我”出发,对于别人的痛苦和快乐漠不关心。更有甚者,他们还时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以一种极强的报复心理对待他人。这样的人,不仅没有朋友,而且还会得罪大多数人,结果受害更深的其实还是他自己。

这些人不大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生活准则。这个准则是孔子提出的,这是各种处世方式的基础,这种精神就是从爱心出发,以己度人,推己及人,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宽容,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对瓜事很少过问,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人死要面子,在一个五月之夜,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了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宋就听了以后,对梁亭的人说:“楚亭的人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

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感到非常惭愧又非常敬佩,于是把这事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赠送梁王,既以示自责,也以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争端,人们总是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不想让自己受到损失,但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考虑,这种想法往往不能使问题顺利解决。如果这时能够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就能达成共识而解决双方的问题了。

明朝宰相严讷很重视教育。有一年,他准备资助家乡建一座学堂,规划地基时,自然要碰到民房拆迁问题。他告诫当地县衙,一定要合情合理地处理拆迁一事。由于处理得当,房屋地基规划进行的很顺利。眼看就要结束时,在地基边缘有一座破旧的民房还未拆迁,主管人去查看时,见是一家卖果酒蔬菜的小店,就对户主说:“严宰相资助家乡盖学堂,你这房子正好在其范围内,需要拆迁,你出个价吧,亏不了你们家。”户主世代居住此处,恋根性自然很强,但也从内心钦佩严讷的义举,心中十分矛盾,于是说:“严大人为民着想,小民感激不尽。可我这房屋是祖上传下来的,在我手中丢了又觉愧对列祖列宗,小民很为难啊!您就把小民的心事禀明严大人吧,望求得他的谅解。”

这位户主语言婉转,但话中的意思很明确:他不会卖房的。主管人反反复复地劝说,这户主只是一个劲地称赞严宰相,卖房的事却一字不提。主管人又急怒不得,因为严宰相一再告诫不能对民粗鲁无礼。于是,他只得回头向宰相禀报。

严讷听了汇报,想了想说:“他不肯卖就不必硬买。先动工兴建其他的房屋,这户人家我自有办法让他搬迁。”主管人磨破了嘴皮都未能说服这户人家,听宰相如此说,甚觉好奇,便向他讨计。严讷说:“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工地需要的果酒蔬菜,全在这户人家买,价格随他,而且要预先付款。”

学堂如期动工,工地上热火朝天。几百号人的吃喝,全在那户人家采买,他家往日萧条的生意一下变得兴隆了!全家人倾巢出动,起五更睡半夜地忙,有时还忙不过来,只得雇人帮忙。学堂的地基还未

打好,这家人就已赚了不少钱。他家添置了许多新家具,大人孩子还购买了新衣,主人乐得合不拢嘴。可有一件事也着实为难了他,就是满屋子储存着果酒蔬菜,连落脚之处都没有了。学堂完工还早着呢!照此看来,这屋子真是太狭小了!

严讷已将这店主的心理掌握得一清二楚,他适时地派人去找店主:“店家呀,过两天我们工地还要增加几百人,以后你的生意会更加兴旺发达了!”店主高兴得满面红光,但又非常抱歉地说:“全仗严宰相的关照,我们才有今日的富足。宰相当初想买下这片地基,我却舍不下这破陋的小屋,为难了你们,也辜负了宰相的厚意,小民实在惭愧啊!”很快,店主主动让出小屋。严讷得知后,忙吩咐主管人在附近找到一所宽敞的新屋卖于店主,那家人愉快地搬走了。

这事传出后,人们纷纷赞誉严宰相的高尚官品,说他是个有智有谋,又能体谅百姓疾苦的好官。严讷宰相经过一番努力,不仅让店主搬迁了,而且也为自己赢得了声誉。这就是推己及人的好处,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和品质。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自己喜欢的,也是别人想要的;你自己不想要的,肯定也是别人讨厌的。只要你事事都从别人的立场去思考与行动,以心换心,推己及人,你的人际关系肯定会十分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