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过度的压力会伤害身心(1 / 1)

你一定听过这句话——“有压力才有动力”,这是不是事实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解释一下,压力到底是什么?

压力一词,早先用于物理学,后来被加拿大学者汉斯·塞利(Hans Selye)用于医学领域,他在《生活中的压力》一书中使用了“一般适应症”的提法,指出无论是哪一种威胁,身体都会以“一般适应综合症”的方式,调动身体的防御来抵挡威胁。

简单来说,压力是一种紧张状态,是身体对外界强加给自身的刺激的应激反应。一定程度的紧张,对于个体生存是有帮助的,沙丁鱼的实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人们在海上捕到了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达港口,价格会比死的沙丁鱼价格高出好几倍。然而,路途遥远,环境不佳,沙丁鱼往往在运送的途中就会死掉,能把它们活着运回来的人少之又少。不过,有一艘渔船几乎每次都能成功地带回活着的沙丁鱼,船长自然也赚了不少钱。人们询问过船长,到底有什么秘诀?可他总是避而不答,一直严守着秘密。直到船长死后,人们意外地发现,他在鱼舱里放了一条鲶鱼。

鲶鱼来到了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会四处游动。面对这样一个异己,沙丁鱼会感到不安,在危机感的支配下,它们会紧张地不停游动。在危机和运动的双重影响下,沙丁鱼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生命的潜能,因此能够活着回到港口。

从这个角度来说,压力不总是坏的,适度的压力是自然且必要的。压力与动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倒U型曲线:当压力强度在曲线转折点的最佳值上,人的潜能最容易被激发,压力可以带来动力。过了这个值以后,压力会就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要处理这些负面情绪需要耗费大量的意志力和心理资源,所以人会感到非常疲倦。这一点,英国心理学家海菲德在《心理的动力》中也提到过:“我们的倦怠感绝大部分来自心理状况,因生理产生的纯粹疲倦是很少见的。”

不仅如此,压力也会影响到个体的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如对家庭的关心减少,没有耐心引导子女,不愿意出门活动;化悲愤为食欲,或是抽烟、喝闷酒;等等。一旦你意识到自己背负的心理压力过大时,千万不要小觑,也许就是一个不经意,心理压力就滑向了身心疾病,待到那时要遭受的就是身心的双重折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