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的眼前摆着一个颜色通红、外形饱满的山楂。你拿起这个山楂,将其掰成两半,想象着它的味道。透过山楂的果肉,你可以联想到那种酸酸的味道。接着,你又想象把它放进了嘴里,几乎就在一瞬间,你的口中似乎已经充溢了山楂特有的酸味。
现在,请你停止想象,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看看发生了什么?
你的口腔是不是分泌出来更多的唾液?你的五官是不是不由得紧缩了?虽然没有真实的山楂出现,你也不曾品尝它的味道,可是从山楂到心理暗示,再到分泌唾液,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由于想象和观念造成的。因为,你给山楂贴的标签是“酸”。然后,你就对这个标签产生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人们平日里说的望梅止渴,也是这个道理。
对山楂的标签化想象,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不良的后果,可如果把山楂变成自己或他人,再贴上不合实际的标签,带来的往往就是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这就好比,你给自己贴上了一个“不够好”的标签,那么遇到任何的问题,你都会把原因归咎于它;就算有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你会因为这个标签的存在,而主动选择放弃。
标签化的思维方式,会妨碍我们按照自己所希望的方式行动,甚至让我们在想说“是”的时候说“不”;不敢提问题,不敢提要求,不敢追求自己想要的,害怕被拒绝、被嘲笑。结果呢?就是一边憧憬着理想中的生活,一边在眼前的苟且中焦灼。
2010年5月,俞敏洪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演讲时说道:“我们这辈子最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是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不会有大的作为,另一个是料定别人不会有作为……人总希望自己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总希望自己成为伟大的事业家,或者伟大的企业家,等等。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做到了,有的人没做到?就是因为做到的人,他们一定从心底里相信,自己这辈子一定能做成事情。”
一个人习惯在心理上进行什么样的自我暗示,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结局。如果你总是对自己说“我不行”“我会失败”“大家都不喜欢我”,你的脑海就会被这个预言紧紧包围,阻止你去做积极的尝试,因为你害怕会受到别人的批评,僵化的观念让自己不敢去尝试新的事物,结果就真的演变成了你所想的那样。
卡罗尔·德韦克在《看见成长的自己》里提到过,人有两种思维模式:
其一,僵固式思维。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总是想让自己看起来很聪明、很优秀,实则很畏惧挑战,遇到挫折就会放弃,看不到负面意见中有益的部分,别人的成功也会让他们感觉受到了威胁。他们一生可能都停留在平滑的直线上,完全没有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也构成了他们对世界的确定性看法。
其二,成长式思维。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希望不断学习,勇于接受挑战,在挫折面前不断奋斗,会在批评中进步,在别人的成功中汲取经验,并获得激励。这样的人,他们不断掌握人生的成功,充分感受到了自由意志的伟大力量。
这两种思维最大的区别在于,成长式思维的底层是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不是因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因为“我有很多可能性”。具备这种安全感的人,无须保护某种特定的自我观念,他们突破了自我中心的束缚,从成长和发展的角度看问题。
未来的路,会有诸多挑战,会遇到挫折,会被人质疑,希望你能够换一种视角去看待它。不要认为自己是一个固定的容器,只能容纳“那么多”的东西;试着把自己看成流动的河,会有急湍,会有平缓,不能用单一的某段河流来评判自己;或者把自己看成一棵树,在土壤里深深地扎根,把枝叶伸向更广阔的天空,还可以和周围的一切成为朋友,相互滋养,相互致意,既独立又相依,携手去完善各自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