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晴刚到一家新公司上班,这是她转行后的第一份工作。现在从事的业务,跟之前的工作内容大相径庭,还有许多要学习的东西,这不免让汤晴感到焦虑。她总是担心自己在工作中出错,害怕被领导指责能力不足。带着这样的顾虑,她每天在公司里都战战兢兢的。
周五那天,领导约了下午3点钟见客户,走之前跟汤晴说:“下班时你等我一会儿,有点事情跟你说。”就这一句话,让汤晴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她感觉自己的腿都有点儿软了,脑子里一片混乱,根本无心工作。
汤晴在工位上琢磨:“为什么要我留下来?难道是因为我的表现让他不满意?还是他觉得我不适合这份工作?天呐,肯定是看我对业务不熟悉,影响了部门的效率,想找一个更有经验的人替换我。”她越想越害怕,脑子里开始想象着那一场即将到来的灾难,甚至能够想象出领导跟她谈话时的表情。
就这样,汤晴越想越焦躁不安,她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失业了。想到失业这件事,心里又莫名地难过起来:我已经32岁了,早不是吃青春饭的年纪了,凭借现在的条件重新找一份工作也不容易,难道还要走原路?哎,生活怎么这么难呢!
就在这时,同事在电脑上发来消息:“汤晴,有一笔款需要财务那边提前结账,你去处理一下吧。”有任务落到自己身上,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就算被解雇,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想到这里,汤晴松了一口气,就到财务那边处理结款的事宜了。
事情办完后,汤晴的心突然又一紧,时间已经临近下班点了。她忐忑不安地回到办公室,领导果然已经回来了,而其他几位同事也陆续离开了。汤晴小心地询问领导,有什么事情交代?那一刻,她在等着最后的宣判。然而,领导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噢,没什么,就是上次你谈的那个客户,近期说再订一些货,你跟进一下。”
汤晴瞬间觉得头顶上的那片乌云散开了,而后松了一口气。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像汤晴一样,把一些事情的后果无限夸大。从心理学上来说,这就是典型的“思维灾难化”,意指把某些不如意的、讨厌的事情视为可怕的、糟糕的、灾难性的事件,从而导致我们在经历这些事情时,产生一种“大难临头”的焦虑感。以汤晴为例,领导只是说有事找她谈,而她却主观地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消极暗示,不停地想象领导要解雇自己,在焦虑中浪费了一下午的黄金时间。
实际上,很多事情没有那么可怕,甚至是无关紧要的。如果把这些问题视为无可抵御的灾难,终日诚惶诚恐,就会变得更加痛苦,但这些担忧对解决实际问题毫无益处。当头脑中出现“灾难化”的想法时,要学会转移注意力,用迎战的思维来面对问题。
琼在举行婚礼的前3天,得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朋友的乐队成员出了意外,无法如期参加演出了。琼很失望,也很焦虑,这意味着她原来的计划被打乱了,且一时半会也不可能找到替补的乐队。想到之前精心设计的画面无法呈现,琼觉得太遗憾了,毕竟婚礼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对自己意义非凡。
自从接到这个电话后,琼的情绪就开始一落千丈,脑子里也开始闪现各种不好的画面:没有乐队的婚礼太过普通,一点都不浪漫,对自己来说太糟心了!亲友们各自玩着手机,没有人关注舞台上的新郎新娘,这真是太悲哀了!琼开始埋怨自己,为什么在这个特别制订的环节上没有备选方案?如果有所准备,就不会这么尴尬了。
与琼相比,新郎森先生倒显得很轻松,他安慰琼说:“亲爱的,预定的乐队没法出席,也是意外情况,但还称不上灾难。我们现在试着联系一下其他乐队,看有没有可能在婚礼当天演出?如果实在找不到,可以跟婚庆方的音响师沟通,请他找到相关的曲子,在婚礼上播放。这样的话,影响也不会太大。”
3天后,琼的婚礼照常举行,一切都很顺利。
当灾难化的想法冒出来时,试着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会感到不安?我最在乎的是什么?我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达成自己的心愿?要怎样做才能避免糟糕的结果?与其让一个小烦恼在潜意识里酿成一场大灾祸,不如想想如何梳理思路,缩小烦恼的影响范围,降低它的破坏力,这才是平复焦虑、扭转困境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