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文化实践论的价值选择(1 / 1)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出发,来确定文化进步的方向和价值追求,并基于实践实现了人的自由、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对文化的这种理解和阐释,一方面丰富了人类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另一方面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和实践旨趣。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承认人的实践和社会历史运动中充满各种必然性的制约因素,但是,它同时也指出,这些因素的作用是通过人的价值选择机制和文化创造机制来实现的。比如,人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改变和控制自然法则的,人性对自然法则具有顽抗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迄今为止的各种历史观的最致命缺陷在于:“历史总是遵照在它之外的某种尺度来编写的;现实的生活生产被看成是某种非历史的东西,而历史的东西则被看成是某种脱离日常生活的东西,某种处于世界之外和超乎世界之上的东西。”①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论述,凸显了社会历史的文化丰富性。

我们知道,受文化进化论和传播论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曾一度把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描述为资本主义文化以西欧为中心向全世界各个地方的传播与渗透,并把所有民族都卷入资本主义文化体系的过程,并将其确认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后来,基于对原始社会和东方社会的深入研究,马克思探讨了不同民族历史和文化特殊性,提出了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进而指出人类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限制和修订了他早期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中,除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历史的进步外,还应该从人的全面自由解放、生命价值意义的实现的角度来衡量。唯物史观的这一观点明确指出了文化对历史进步的重要制约和推动作用。

马克思晚年最主要的任务在于,通过建立完整的世界历史的发展线索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唯物史观。他强调社会交往独立性的目的就是要把文化纳入历史进步的内涵中。透过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历史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阐释和对历史发展动力的探索,可以看出,历史进步在马克思看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标志着人的全面发展程度的文化已经通过渗透到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各个环节,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赋予历史发展多样性和创造性最有张力的重要因素。揭示历史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就成了马克思晚年研究的主题。一方面,他开始基于文化的规定性来揭示历史的内涵和深层本质;另一方面,他也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尝试从文化和文明形态的演变的角度来理解历史发展的机制和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历史发展多样性的认识的逐步深化,与他们强调文化进步和人的自由的价值维度密不可分。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和查苏利奇的信中,不仅表明了自己对俄国探索不同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做法的认可,而且在信的末尾特别从方法论的高度为确立人类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多样性提供了理论分析。他指出:“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①这是因为,在特定国家的历史发展中,文化的发展与演化始终存在无限的可能性空间,存在着内在的选择和创造机制。文化的选择性特征体现在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文化模仿和文化学习等方面。总之,文化通过其特有的方式构成了人类历史演进的内在机制。

基于此,目前国内已经有学者提出,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中,包含着对历史发展的多种解释方式,既包含最基本的经济解释模式,也包含政治解释模式和文化解释模式。相对而言,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初期,为了抵御各种唯心史观片面夸大历史进程中主观随意性的做法,马克思恩格斯更多探讨和强调了具有普遍性的经济力量和经济运行的基础地位。同时也根据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状况,按照政治的尺度来区分原始社会、阶级社会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线索。此外,在坚持物质生产和经济运动的基础地位的同时,马克思也越来越多地从其他侧面,按照其他要素,特别是文化要素来区分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1857—1858)中,他就从主体存在的三种样态,即“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独立性”和“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出发,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进行了区分。当然,这种区分中仍然包含着对物质交换、生产能力等经济要素的强调,但核心是人的自由与文化的进步。

马克思对社会历史运行文化内涵的揭示,对我们理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服从于客观必然性的自然过程和具有普遍性的经济运动相比,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其独特的多样性、差异性和个别性。正是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种形式的文化多样性的交互作用,推动着文化理念的不断更新、文化价值的不断丰富,从而驱动或引领着社会的技术创新、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还自觉地把文化分析与人的主体性关联起来,指出主体不断超越自身的“自然”发展阶段而进入按照主体目的“自觉”发展的阶段,是人作为主体所完成的文化价值上的成就。社会革命的实质就是人的本质不断彰显、主体文化不断生成的过程。在唯物史观视域中,主体文化的生成集中体现在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生成的异化的“客体文化”进行扬弃和超越。总之,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分析根植于人的实践活动,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旨趣,并基于人的生存境遇和命运,通过批判一切束缚、压迫和统治人的物化结构和异化力量,致力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