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合作比独揽要好(1 / 1)

实业英才—林绍良

林绍良曾经得意地说:“三林经济开发企业有限公司集合了东、西方的优点,这就是我们在各行业中聘用了这么多外籍专业人士的原因。”“我有一个强大的管理队伍,他们懂得把握机会。”这支强大的、在各企业中肩负重任的管理人员队伍对林绍良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管理方圆】

△一个重要转折点

林绍良于1916年7月16日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福清县海口镇牛宅村,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福清家乡度过的。其父母世代务农,深感没有文化之苦,因此克服经济生活困难,先后送绍良兄弟入私塾读书。林绍良从7岁到15岁在本村林氏祠堂私塾学习了8年,后又拜当地一位德高望重、旧学造诣较深的老师为师,学习《四书》、《五经》、《幼学琼林》等书。他学习认真、勤学好问,这8年的学习给他的中文打下了基础。1931年,林绍良结束了私塾的学习生活,回到家中,在父母刚开设的饮食店中帮忙。1938年,林绍良为了躲避政府抓壮丁,家中经济状况也不好,就决定到南洋去闯世界。他跟随一个同乡到印尼爪哇岛古突士镇,投靠叔父林光玉和长兄林绍喜。林绍良在叔父经营花生油及其他食杂品的杂货店当了约4年的学徒。这几年的生活是相当艰苦的。他是一位“新客”,人地两生,不仅要熟悉当地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还要学习印尼语和当地爪哇方言,否则难以谋生。正当他刚刚熟悉当地的环境时,1942年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了爪哇,林家的生意一度被迫停顿,全家过着度日如年的生活。

林绍良的发家是从战后开始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荷兰殖民者卷土重来。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把侵略者赶出去,建立独立的共和国,印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战后,林家恢复了花生油生意,并逐步扩大经营,后来又开办了一间咖啡磨房。印尼爪哇生产的丁香烟,闻名遐迩。战后,丁香烟厂(多为手工业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香烟销售量猛增,但丁香原料奇缺。林绍良看到丁香生意大有可为,即开始大力经营丁香买卖。当时,爪哇一些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区尚被荷兰殖民军占领。所以,林绍良从印尼东部著名的香料群岛摩鹿姑群岛、苏门答腊及北苏拉威西等地购买的丁香,大多经新加坡转口,通过荷军占领区的封锁线,转运至古突士镇再发售各地。这种丁香买卖获得了相当大的利润。为了便利丁香的转运,林绍良结识了印尼驻中爪哇地区蒂波尼哥罗师后勤军需部的军官,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为他们提供各种医药、食品等军需品。林绍良为印尼国民军提供军需用品,既可以得到一定的利益,又可和当地驻军搞好关系,为他做丁香买卖的运输提供便利。正是在这个时期,他结识了当时任三宝垄驻军团长的苏哈托中校(后任印尼总统)和主管该军区财政的一批军官。林绍良和苏哈托等一些军官结识后,过从甚密。由于林绍良在印尼国民军反对荷兰殖民者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站在印尼军队和人民的一边,为该部队提供过服务和帮助,并对他们予以财政支持,因此,给他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林绍良的经营和与军官们的这种良好交往,为他后来的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基础。这是林绍良发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开始经营进口贸易

1950年,印尼共和国政府全部掌管了政权,并开始了生产建设。1952年,林绍良为了进一步发展及扩大企业经营,将他的贸易总部从古突士迁至首都雅加达。古突士的企业则由其兄林绍喜管理。林绍良到雅加达后,除继续经营丁香等外,开始由商转工,工商并举,首先向制造业发展。1954年,他创办了一家肥皂厂和尼默、布托巴亚两间小规模纺织厂,产品主要供应部队。不久,又和友人在古突士创办了中等规模的慕利亚纺织厂和万隆市达鲁玛纺织厂,此外还开设了铁钉厂、自行车零配件厂。随着工厂企业经营的发展,他开始经营进口贸易。

与新加坡、香港、泰国等地华人企业建立了贸易和资金融通的关系。在这个时期,林绍良扩展企业的资金不足,由于得到了泰国金融业巨子陈弼臣的盘谷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才得以逐步扩大经营。1957年,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他决定集资在雅加达创办中央亚细亚银行,自任该行董事长。该行注册资本为10亿印尼盾,先设分行两家。中央亚细亚银行的开办,不仅使他开始进入金融界,而且为他经营的各种企业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是,1960年,印尼政府颁布了《禁止外侨经营零售商法令》,华侨经营的工商业受到了不少的限制,遇到不少的困难。1963年,印尼政府又开展了对抗马亚西亚运动,使印尼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之间的贸易也遇到一定的挫折。但由于此时的林绍良的企业已由商转工,工厂的主要产品多为面向国内生活的日常生活用品,因此总的来说林绍良家族的企业比过去大有长进,这个为后来大规模发展作了充分的准备。

1967年,苏哈托总统执政。同年,印尼制定并颁布实施《外资投资法令》。当时,苏哈托总统签署颁布了印尼内阁政府制定的《解决华人问题的基本政策》。该政策规定:“华人在印尼本土累积起来的财富被列为国内外侨资金。”对此资金“有必要加以动员并且利用在发展和建设方面”。1968年,印尼颁布实行《国内投资法》促使印尼华人商业资本转化成工业资本。1969年4月,印尼政府开始施行“第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计划”。林绍良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并利用其和军政官员良好的关系,大办投资发展其经营的企业。从1968年开始,他成立了一系列独资和合资经营的企业,创办了一批工厂。1973年,他正式创立了三林经济开发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是林绍良家族集团公司的总称,下分工业、贸易、金融、开发、建筑、零售和合营企业七大部门。

据估计,林绍良集团经营的工业、制造业、贸易、建筑、农业、林业、旅馆业等其他非金融业的资产约30亿美元,总计其财团总资产约达70亿美元。林绍良已成为当代东南亚以至世界屈指可数的著名华人金融家和企业家。

林绍良30年代是一位中国移民,50年代他已加入印度尼西亚籍。他始终以一名印尼民族企业家的身份从事他的企事业活动。他是印尼民族工商业家组织印尼工商会的成员。1980年,他还担任印尼知名企业家协会的顾问。林绍良虽和印尼及新加坡等地的军政界要人关系密切,但纯属商业及私人交谊。他不参与当地的政治活动。他多次表明:“我是一个商界人士,不是政界人物。”但他对当地的社会建设发展持积极的态度,对当地社会及华人社团的公益福利事业多慷慨解囊,尽力捐助。他家族中的喜庆活动他都将亲友的贺仪捐献给当地的福利公益事业。例如,1982年12月,林绍良的侄儿林圣平结婚。林氏家族不仅把亲友的全产贺仪,而且还自己再捐献2000万盾给“立志崇高基金会”,兴办公益福利事业和救济因嘉隆贡火山爆发受灾的灾民。林绍良还担任过福清同乡会“金融公会”的理事、立志崇高基金会主席及其他一些基金会的负责人或荣誉会员、理事。

林绍良对中国的态度是友好的。他关心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对海峡两岸,他都有生意往来,他说:“我们同台湾做生意,有时我们从中国进口纺织机器。在一些部门,我们也雇用台湾专家。”林绍良国外业务活动中心是从香港发展起来的。他认为香港便于筹集资金。他现在仍担任香港第一太平集团中亚财务有限公司、中亚保险有限公司、永加发展有限公司及华人银行董事长,也常到香港巡察业务。他对香港问题也颇为关心,他认为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利益,也会给香港带来特殊的利益。因此,他对香港的前途表示乐观和有信心。

【管理之道】

林绍良的事业所以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①林绍良是一位眼光远大、胆识兼具的银行家和企业家。他善于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信息,抓住时机,把企业的创办和发展与国内外经济需求及印尼国家建设发展规划密切结合起来。②由于历史原因,林绍良和工商界人士有较密切的关系和友谊。林绍良经营企业的指导思想是:“我相信合作的成果比独揽为好”,“不能把所有的生意都抓在手中,合伙人是不可少的”。③重视人才,任用、重用有专业技术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人才。他的合伙人都是精通本行业务者。林绍良在其企业集团中实行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开的方针。林绍良曾经得意地说:“三林经济开发企业有限公司集合了东、西方的优点,这就是我们在各行业中聘用了这么多外籍专业人士的原因。”“我有一个强大的管理队伍,他们懂得把握机会。”这支强大的、在各企业中肩负重任的管理人员队伍对林绍良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④林绍良有良好的信誉。他与外国银行资本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对其企业集团的资金融通、开拓与发展都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