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开始,我要讲一段“偶像”杨澜的经历:
1996年,还在美国留学的杨澜第一次采访美国当代著名外交家基辛格博士。那时候杨澜初入茅庐,没有采访经验,只是简单把基辛格博士当年与周总理的谈话内容作了一些了解,所以采访时,她提问的问题让人听上去感觉没有深度,也毫无亮点。就这样,杨澜的第一次高端采访以失败而告终!
之后,杨澜找到导师请教:“我该如何改进自己的采访技巧和水平?”
导师没有直接回答杨澜,而是问了一个毫不相干的问题:“让一条鱼身体表面保持湿润需要多少水?”
杨澜答:“用棉签或毛巾蘸上水擦拭就足够了。”
导师又问:“那么,你要养活一条鱼,需要多少水?”
杨澜回答:“至少需要一个鱼缸的水才行。”
“一条鱼真正需要的,只是足以擦湿它身体的那点水,但是你要养活一条鱼,必须要加满一鱼缸的水才行。”导师解释到,“采访也一样,你必须做足100%的准备,哪怕最终要浪费99%的努力。”
这让杨澜意识到,在采访前必须要做好充分准备!
后来,杨澜再次拥有了采访基辛格博士的机会。在这次的采访之前,杨澜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其中包括基辛格博士是演讲稿、传记、论文,另外还有厚厚的7本书学术书籍,也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虽然这次采访只有27分钟,但杨澜精心准备的问题非常精妙和有深度,让基辛格博士称赞不已。
第二次采访基辛格博士时,杨澜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虽然最终只用在一两个问题上,但很显然,这些事先的诸多准备并不多余。好比是一条鱼,一鱼缸的水看似多余,却能让它可以游向任何一个方向!正是因为前期的充足准备,杨澜才在采访中应付自如。前期准备做得越多,后面就能越从容。
通过这则故事,你能领悟到什么道理?我的感想颇多,整理如下:
把一件事情完成很容易,但把一件事情做好,就要准备更多,付出更多。一个人所做的任何努力,从来都不会被浪费。做够100%,你往往能从平凡者中脱颖而出,踏入人生的更高层次。但倘若你愿意再多花一些功夫,付出200%的努力,时间一久,你会渐渐达到令人可望不可即的高度。
换一句话说,任何人,不论你聪明才智的高低,成功背景的好坏,也不论你的愿望多么的高不可攀,只要你能竭尽全力去做事情,充分地激发自己的能力和潜能,使自己不断发展和进步,你的种种希望和期待才能在生活中具体地实现。一些人之所以比别人活得更有高级感,原因就在于此。
我的朋友孟凡来自某县城的一个偏僻农村,她能力普通,家境一般,却生性好强,她说自己一直想成为一个顶尖的姑娘。
从小学到大学,念了十几年书,考了几百次试,孟凡对每一次的成绩都很在意。就拿大学时期来说,在很多人眼里,“60分万岁”不挂科就好,孟凡却要求自己得高分。当别的同学在寝室玩手机、看电影的时候,她每天毫不懈怠地学习,早出晚归到图书馆上自习,结果她年年都是班级第一名,年年都能拿到奖学金,成了别人眼中的“学霸”,成了学弟学妹们口中厉害的学姐。
大学军训时,虽然孟凡腿伸不直,声音不嘹亮,跑步也不快,但她总是以“标兵”的标准要求自己,“我一定要做到最好,比别人都要好”。当同学们尚在睡梦中时,她每天早早就起来漱口洗脸,因为她要提前赶到操场练习军姿;训练结束后,大家累瘫了,回到宿舍就喜欢在**趴着,她则一直在练习叠被子,反反复复……后来孟凡比别的同学表现都好,还真成了全校的优秀“标兵”之一。
由于优秀的成绩和表现,大学毕业时,当别的同学都为工作一筹莫展时,孟凡顺顺利利地留学任教。当然,孟凡的专业能力是不容小觑的。由于攻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求学期间,孟凡除了日常上课和事务之外,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阅读国内外的名著,基本上每天的阅读量都保持在8-10万字。任教后,她更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在图书“进修”。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她细细品味其中的精髓,模仿借鉴对自己有帮助的表达方式与论证逻辑,一开始她是在校内的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再后来两次受邀参加省级学术会议,多次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
谈到自己的经历,孟凡娓娓道来:“这世间没有谁的成功是唾手而来的,我也并非天赋过人,只是我愿意用200%的准备,去博取那1%的可能。”
一直以来,我很喜欢“稳妥”的人,这种人遇事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给人一种沉稳可靠的感觉。但没人能生来就处事稳妥,这里的秘诀就是一旦内心认定了要做的事,就用足够的努力去准备、去行动,直到毫不费力地圆满完成它。正如一句话所说:“只有拼尽全力,才能让自己看起来毫不费力。”
付出200%的努力,将引导你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之中。
事实上,许多人的能力都是差不多的,别人不比你聪明多少,你也不比别人笨多少。所谓的差距,就是付诸努力的多少所拉开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一旦内心认定了要做的事,你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全力以赴去做,想方设法做到更好,付出200%的努力,不遗余力地精益求精,以达到更高的水平。特别是在竞争激励的今日,只有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正确、更高效,你就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真能努力地做到200%,即便结果不一定会赢,输了也问心无愧,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