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安安稳稳的,比什么都好”“别瞎折腾,没什么用”“我只想过些安稳的日子”……每当在生活中听到这样的声音,我都不由得感到悲凉。因为一开始就想着要稳定,很多坏事情也就由此开始了。
我的姑父在老家一家机械制造厂工作了整整十年,是亲戚朋友间工作最稳定的一个。他每天按时上下班,早八晚四,拿着固定工资,十年如一日,从没换过工作。
据说姑父当年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省城原本有一家企业早早就向他抛出来“橄榄枝”,但大学毕业后他还是回到了家乡,理由是:“这个地方不大,但我还是想过安稳的生活,能够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老婆孩子热坑头,没事时和一群朋友吃吃喝喝,不用为房租和搬家发愁,每天乐得逍遥。”
工资固定,有吃有喝,前几年姑父对这样的生活状态满意极了,但近年来厂子效益越来越差,陷入产量越多亏损越多的怪圈,姑父的工资开始“缩水”,也开始逢人抱怨赚钱少、发展难,抱怨自己混得不好。
有人问姑父有没有想过换一种生活,他点点头又摇摇头,说:“每天都在想,可是怎么换呢?毕竟这份工作很稳定,有保障,而且别的工作太有挑战性了,我恐怕也吃不消!”
后来,厂子因效益问题准备裁员,不幸的是,姑父的名字就在裁员名单上。自此,姑父开始打一些零工,帮人搬运东西或者修缮房屋之类的。也时常借酒消愁,感慨自己清闲了半辈子,到现在一把年纪反而辛苦劳碌。
姑父类似的经历很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也许就是你、我,或是办公室、教室、学术研讨会上的任何一个普通人。有些人只想过安稳的日子,工作轻松,不用加班,没有竞争,以为这样可以安稳无忧,却发现在这种局面下,自己已身不由己地沉迷其中,不知不觉向生活举起了“白旗”。
所谓的稳定,只是我们头脑中美好的愿景而已。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周遭环境从来都不会有绝对的安全感,也世界上没有一份绝对稳定的工作,这是每一个人都应懂的道理。如果你觉得稳定了,很有可能正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如果你觉得安全了,很有可能开始暗藏危机。
所以,不要在最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稳。
拿我自己来说,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读的大学也极其普通。大学毕业时,家中长辈们一致认为,女孩最好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平平淡淡度过一生。我身边一些朋友开始陆陆续续考取公务员,因为在大家认为,公务员是一个“铁饭碗”,而且比较轻松,是一个最安稳的出路。然而对于我个人而言,在一个地方喝着茶、翻着报纸,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看见自己五十来岁的样子,是非常可怕的事。
当然,我并不是否定公务员的工作价值,只是我内心深处并不想把自己的未来和公务员联系在一起,而是更愿意和自己喜欢且适合的工作打交道。刚毕业那几年我几乎每两年会换一份工作。家人知道后很着急,劝我不要乱折腾。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界定“折腾”的,我只知道,自己还年轻,本来就是需要一次次尝试,如果最后自己可以找到喜欢且适合的工作,那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为了这种追求,我早已做好吃苦和奋斗的准备。有段时间,我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每天挤公交上下班,挤在格子间,吃着廉价的工作餐。这几年,我做过文案、编辑、记者、策划等,经过一番兜兜转转,我也更加确定了自己热爱的是写作,于是决定从不错的单位辞职,沉下心真正与文字为伴。如今,虽然我每天坐在电脑前敲敲字就能挣钱,不用风吹日晒,不用朝九晚五,但我依然在探寻生活的无限可能性,“只要活得光鲜亮丽,哪怕用再多的辛苦做交换也在所不惜。”
人生不要安稳,而要精彩。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若不想与这个世界脱轨,就要不断地接受新变化,让自己每一天都变得不一样。而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心,是你每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是你对自己命运的把控,是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更多可能和收获。
所以,不要在应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不要试图追求所谓的安稳。既然梦想成为那个别人无法企及的自我,那么就应该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无论什么时候,敢于尝试新的事情,敢于突破自身的局限,创造自身的无限可能,请相信,你一定值得过上更好的生活,最终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