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你要安世界,就得先修己(1 / 1)

《万古江河》里没有帝王将相,没有开疆辟土,没有一般教科书里讲的政治纠纷等,只有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我就是想提醒大家,中国这五千年来一直在进展、吸收、改变,就像小溪流入大河,大河流入长江、黄河,长江、黄河分别流入东海和渤海,再流入太平洋,最后理想的目标是远处有个共同的“天下国家”,那里面没有列国纷争,大家在大同社会里一起过日子。这是我所盼望的理解《万古江河》这本书的方式。“万古江河”就是不停留,永远在流转,趋向全球化的方向,这是我写这本书的心之所在。

至于读中国的历史书,我觉得像我这样写宏观一点的历史而非区域史的人不是很多,但也有人开始写。像黄仁宇的角度——以一个小问题、一个年代来看整个时代的方方面面,这是可以读的。此外,我希望国内外学历史的同人能多写一些关于民俗方面的信仰和理念的书,使得被士大夫所忽略的我们老百姓的格言、行为标准、崇拜对象等能够呈现出来。

这部分力量深深地埋在中国文化的底层,使中国文化常常能够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换一个天、换一个朝代重新开始。因为改朝换代的真正力量不在士大夫,而在最底层的民间。但很不幸,起义的人常常不是建国的人,起义的人有起义的能力、勇气和用心,但没有建设文化的能力。但今天不一样了,我们的教育普及了,我觉得有必要将底层的世界发掘出来,呈现给大家,将底层的思想与上层的思想结合起来。

非常不幸也不巧的是,中国两百多年来一直受外患的影响,被影响得忘记了自己,外来的信仰俨然占据了主流,成为文化的最上层。以基督教为基础的西方文明,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需求和功能。他们的“道”是上帝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在那个“道”里,上帝是偏心的,对于不信他的人,不仅不予理睬,还因为不信而降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神不做公正的裁判者。

中国人的“道”,是老百姓种田种出来的“道”。种田人感受着自然界的一静一动,立春、春分、清明等二十四节气都是天地之间季候的改变,是自然生态的改变,我们把它当作生活的指标。我们说的“离天三尺”就是良心,人的身高一般不超过六尺——良心就是天,天就是良心,对不起良心就是对不起天。这个天是大秩序的总称,是一种宇宙的力量。

这种底层文化根深蒂固。但是近代以来,它遇到了崇洋媚外的文化冲击,从坚甲利兵开始,到理论学说,总觉得借来的东西最好。其实不必,也不能这样想,因为借来的东西,必须经过消化,方才能够内化吸纳,收为己有。佛教传入中国,中国人用了上千年来消化这一外来的信仰。基督教传进来,我们还没有消化成功。

外来事物,如果是借来的,必须经过消化。消化的意思是先咀嚼,再吞食,再消化。不能直接吞下去,要通过咀嚼检验这东西跟我合不合,然后再吸收。边吸收,边修正,方能将食物转化为营养。这是我写《万古江河》的原意:总结过去的经验。

回顾我们吸收外来事物的经验,早期输入的佛教,修改了多少?中期输入的中东转世观念,修改了多少?解脱,那一理想世界究竟在未来,在过去,在死后,还是在“洞天”的山洞?

我的解释是:在心里,自己建构一个理想世界,然后先修己,再安人。先安你附近的人,再安远一点的众人,再安百姓。要安世界,必须先“修己”。因此,这一理想世界的所在,还是自己先做好“修己”,当作追寻解脱的前提。